成语

久闻大名

闻听到。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。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。

久闻大名

读音(发音): jiǔ wén dà mí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闻听到。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。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五回晚生久闻大名,如雷贯耳。”

示例:

成语"久闻大名"逐字解释

"久"字解释:久 

 灸灼。灸”的古字 

 其腹有久故瘢二所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

 久,以后灸之,象人两胫后有距也。--《说文》

 皆木桁,久之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。注当为灸。”

 支撑 

 久诸墙以观其桡也。--《周礼·庐人》。注犹柱也。今本以灸为之。”

 堵塞 

 幂用疏布久之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

 等待 

 轩骄之兵,则恭敬而久之。--《银雀山汉墓竹简》

 滞留 

 为久也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八年》

 寡君以为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--《左传》。杨伯峻注久子,久留子于晋也。”

 久jiǔ

 ⒈时间长天长日~。~经考验。~别重逢。

 ⒉经过的时间好~?多~了?

 ⒊早就~仰。~慕大名。

 久jiù 1.贫穷。
"闻"字解释:闻 

 (形声。从耳,门声。本义听到)

 同本义 

 闻,知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闻耳之聪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
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闻佳人兮召予。--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
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闻屏障中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闻声不食(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闻所不闻(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。也说闻所未闻”);闻风响应(听到风声,

 闻wén

 ⒈听耳~目睹。~过则喜。~风而起。

 ⒉消息,听说的,听见的新~。奇~。~所未~。

 ⒊出名,有名望~人。~名。

 ⒋名声丑~。令(好的)~。

 ⒌知识见~。博~强志(记)。

 ⒍用鼻子嗅~着烟味。~到香味。

 闻wèn 1.声誉,名声。 2.通"问"。慰问。 3.通"问"。询问。
"大"字解释:大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大小的大”)

 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小”相对 

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
 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
 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
"名"字解释:名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口夕。本义自己报出姓名;起名字)

 同本义 

 名,自命也。--《说文》

 黄帝正名百物。--《礼记·祭法》

 名之曰幽厉。--《孟子》

 名公器也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
 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--《乐府诗集》

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”。--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 名之者谁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 自名蟹壳青”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名品(辨明品级)

 称说;说出 

 不能名其一处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又如不可名状;莫名其妙;名状(形容描述)

 出名,有名

 名míng

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~字。~称。地~。

 ⒉说出,叫出莫~其妙。无以~之。

 ⒊声誉,有声誉的出~。有~。~人。~言。~医。~将。

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~。

 ⒌

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、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~义。

 ②指表面上、形式上的名称,也简作"名"挂~。有~无实。

 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