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

目光敏锐,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为人精明,只看到小节,看不到大处。

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

读音(发音): míng chá qiū háo,bù jiàn yú xīn

详细解释(意思):目光敏锐,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为人精明,只看到小节,看不到大处。

出处(典故): 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
示例:

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成语接龙

第七个字为"舆"的成语

第八个字为"薪"的成语

成语"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"逐字解释

"明"字解释:明 

 (会意。甲骨文以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明亮,清晰明亮)

 同本义。与昏暗”相对 

 杔,照也。--《说文》

 照临四方曰明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

 东方明矣。--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

 明,精白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视曰明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明则著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明星谓之启明。--《尔雅》

 东有启明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
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

 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
 月明星稀,乌

 明míng

 ⒈亮,照亮~晃晃。天~。灯火通~。

 ⒉清楚,懂得,了解~白。~确。~礼。深~大义。~见万里。

 ⒊公开,不隐蔽,显露在外,跟"暗"相对~说。~码实价。~枪暗箭。

 ⒋视力,视力好左丘失~(左丘〈古〉人名)。聪耳~目。

 ⒌看得清,认得准,见识高~智。英~。心~眼亮。

 ⒍次,下一个(专指日、年)~天。~年。

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~。

 ⒏

 ⒐朝代名。明朝,公元1368-1644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。
"察"字解释:察 

 (形声。从宀,祭声。本义观察;仔细看)

 同本义 

 察,复审也。--《说文》

 览察草木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
 纤微皆审谓之察。--贾谊《道术》

 察其所以然。--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

 微察公子,公子颜色愈和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。--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观察(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);觉察(发觉,看出来)

 明察,知晓 

 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故察己则可以人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又如察士(

 察 chá

 ①仔细看;调查考~、明~秋毫。

 ②发觉;看出来。

 【察察为明】形容人专在细节上显露精明(含贬义)。

 【察言观色】通过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摸他人的心意。

 察(詧)chá仔细看,调查,考核~看。观~。明~暗访。明~秋毫。视~。考~。
"秋"字解释:秋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,虫以鸣秋,借以表达秋天”的概念。另一写法,是蟋蟀形下加火”字,表示秋天禾谷熟,似火灼。籀文又添加禾”旁。本义收成,成熟的庄稼)

 同本义 

 秋,禾谷熟也。--《说文》

 秋为白藏。又,秋为收成。--《尔雅》

 秋者,少阴之选也。--《春秋繁露·官制象无篇》

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,熟为秋,故麦以孟夏为秋。--《月令章句》

 处处田畴尽有秋。--宋·范成大《颜桥道中》

 收过了秋,天气一凉,病就重起来。--赵树理《福贵》

 又如麦秋(收割麦子的时候);秋麦(成熟的禾稼);秋禾(秋熟

 秋(秌)qiū

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~季。~天。

 ⒉年千~伟业。

 ⒊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多事之~。

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~时节。金~。

 ⒌

 ①指~收、~耕、~播。

 ②三年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"毫"字解释:毫〈名〉

 (毫为豪的俗字。形声。从毛,高省声。本义长而尖的毛)

 同本义 

 未成毫狗。--《尔雅·释畜》

 又如毫光(如毫毛的光芒 );毫芒(毫毛的细尖);毫黍(毫毛与黍粒。比喻极微小);毫眉(老年人的眉毛。因其毛长,故称)

 毛笔的头部;毛笔 

 又如毫端(毛笔笔尖);毫笺(毛笔和精美的纸张);毫管(指毛笔);毫墨(笔和墨。借指文字、图画)

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,细微 

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锐思于毫芒之内。--班固《答宾戏》

 又如毫分(比喻极细微);毫忽(一点点儿。十忽为丝,十丝为毫

 毫háo

 ⒈长而尖锐的毛。〈喻〉极细小的~毛。~末。~无二致。~不足怪。

 ⒉毛笔挥~疾书。

 ⒊计量单位名十丝为一~,十~为一厘。失之~厘,差以千里。

 ⒋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~。二~。

 ⒌〈方〉货币单位。角,毛三~钱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见"字解释:见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目”,下面是人”。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,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。本义看见,看到)

 同本义 

 见,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未见君子。--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

 利见大人。--《易·乾》

 见龙在田。--《易·乾》

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。--《韩非子·主道》

 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见两小儿辩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儿童相见不相识。--唐·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 虎见之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
 歧王宅里寻常见

 见(見)jiàn

 ⒈看到看~。耳闻目~。〈引〉接触,遇到胶卷忌讳~光。病刚好,不要~寒。

 ⒉看得出,显现出初~成效。已~分晓。

 ⒊会面,会晤会~。接~。

 ⒋看法,认识,扩大知识~解。~识。远~。不固执己~。

 ⒌指明出处~上页。

 ⒍助词。

 ①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被动莫~笑。别~怪。

 ②用在动词前,〈表〉对说话人怎么样~教。请~谅。

 ⒎用在"听"、"闻"、"看"等动词后,〈表〉效果听~了。看~了。

 ⒏[见习]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,现场实地工作实习~习生。

 ⒐[见证]亲眼看到,可以作证的人。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。

 ⒑见xiàn。

 见(見)xiàn

 ⒈显出,出现,显露表~。华佗再~。昙花一~。

 见"儋藍"。

 ④姓。三国吴有儋萌。见《三国志.吴志.薛综传》。
"舆"字解释:舆 

 (形声。从车,舁声。本义车厢)

 同本义 

 舆,车舆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车中受物之处。

 舆人为车。--《考工记》

 木材…曲者宜为轮,直者宜为舆。--《潜夫论》

 车辆,尤指马车 

 困于金舆。--《易·困》

 今乘舆已驾矣。--《孟子》

 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。--《老子》

 又如舆士(车夫);舆服(车子和衣冠的总称);舆几(车子与几案);舆马(车马);舆轮(车轮);舆骑(车骑);舆帅(主管兵车的官吏);舆薪(车子、柴木等大东西。喻指显而易见的东

 西)

 轿子 

 贱

 舆 yú

 ①车箱。

 ②车。

 ③指载柩车。

 ④轿子。

 ⑤制作车箱的工匠。

 ⑥古代职位低贱的吏卒。

 ⑦特指驾车的人。

 ⑧抬;扛。

 ⑨运载。

 舆2 yù通"誉"。名誉;荣誉。
"薪"字解释:薪〈名〉

 同本义 

 薪,荛也。--《说文》

 收秩薪柴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。注大者可析谓之薪。”

 薪蒸材木。--《周礼·委人》。注粗者曰薪,细者曰蒸。”

 以薪以蒸。--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
 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。--《管子·轻重甲》

 某有负薪之忧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毁伤其薪木。--《孟子》

 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又如薪火(柴火);薪桂(薪贵于桂。形容柴火昂贵);薪柴(柴火);薪樵(柴火)

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

 明足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--《孟

 薪xīn

 ⒈柴草,柴火釜底抽~。

 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