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鸟革翚飞

革鸟张翅;翚羽毛五彩的野鸡。如同鸟儿张开双翼,野鸡展翅飞翔一般。旧时形容宫室华丽。

鸟革翚飞

读音(发音): niǎo gé huī fēi

详细解释(意思):革鸟张翅;翚羽毛五彩的野鸡。如同鸟儿张开双翼,野鸡展翅飞翔一般。旧时形容宫室华丽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”

示例:

第三个字为"翚"的成语

成语"鸟革翚飞"逐字解释

"鸟"字解释:鸟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小篆作字形,都象鸟形。本义飞禽总名) 同本义 

 鸟,长尾禽总名也。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飞鸟遗之音。--《易·小过》

 我则鸣鸟不闻。--《书·君奭》

 有鸟高飞。--《诗·小雅·菀柳》

 鸟乃去矣。--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
 兽奔鸟窜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
 又如鸟篆(鸟形的篆书);鸟卜(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);鸟恨(鸟声含恨);鸟乌(指乌鸦);鸟迹(鸟的足迹);鸟耘(群鸟耘田);鸟径(仅容飞鸟通行的小径);鸟歌(鸟声如歌声,故称鸟

 鸣为鸟歌);鸟举(鸟飞。比喻行动快速);鸟窜(形容奔窜快速如鸟飞)

 鸟(鴅)niǎo

 ⒈脊椎动物的一类。全身有羽毛,前肢变为翅,后肢能行走,用肺呼吸,温血卵生,能飞爱护~儿。千山~飞绝。也有因翅退化不能飞的,如鸵~。

 ⒉

 ①从高处往下看登高~瞰河山。

 ②事物的概括描写~瞰国际形势。

 鸟diǎo 1.人﹑畜的雄性生殖器。多用为詈词。

 鸟què 1.地名用字。参见"鸾鸟"。
"革"字解释:革 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,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。中间的圆形物,是被剥下的兽身皮,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、身和尾。革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革”的字多与皮革有关。本义去毛的兽

 皮)

 同本义。皮的总称 

 革,兽皮治去其毛。--《说文》

 齿革羽毛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执之用黄牛之革。--《易·遯卦》

 掌秋敛皮,冬敛革。--《周礼·天官》

 江南出梓、姜、桂、金、锡、连、丹沙、犀、瑇瑁、珠玑、齿、革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

 又如人造革;革带(皮带);革笥(用皮作的甲胄);革船(用皮革缝制的船)

 用革制成的甲胄 

 革gé

 ⒈去毛加工制成的兽皮制~厂。皮~大衣。

 ⒉〈古〉兵士所穿盔甲的代称兵~(又指军队或战争)。

 ⒊改变改~。变~。~面洗心。〈引〉除去,撤销~除。~新(除旧创新)。~职(撤销职务)。

 ⒋

 上的重大变革,称为思想~命。

 革jí

 ⒈〈古〉急,重病~(病危)。

 ⒉见gé㈠。
"翚"字解释:翚huī 1.五彩山雉。 2.疾飞。 3.山雉的羽毛。亦泛指羽毛。 4.通"挥"。挥动。
"飞"字解释:飞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下面象展开的双翼,上面象鸟首。本义鸟飞)

 同本义 

 飛,鸟翥也。象张翼之形。--《说文》

 飞鸟遗之音。--《易·小过》

 明珠弹于飞肉。--《太玄·唐》。注飞肉,禽鸟也。”

 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。--唐·张志和《渔歌子》

 鸟倦飞而知还。--晋·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
 鸢飞戾天者。--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
 又如飞凫(飞翔的凫鸟);飞翰(飞翔的小鸟);飞鸿(飞翔中的鸿雁)

 泛指飞翔 

 飞龙在天。--《易·乾》

 彗孛飞流。--《汉书·天文志》。注绝迹而去也。”

 又如飞虫

 飞(飛) fēi

 ⒈鸟类或虫类等利用翅膀在空中活动小鸟群~。~蛾←蝶~。〈引〉物体在空中飘扬或行动,又指这些物体彩云~。大雪纷~。~砂走石。火箭起~。~行物。宇宙~船

 。

 ⒉快,极其迅速~步。~报。~舟。~腾。~跃。

 ⒊极,非常这把剑~快。

 ⒋形容高悬在空中的~桥。

 ⒌无根据的,无缘无故的流言~(蜚)语。

 ⒍意外的~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