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付之一炬

付给;之它;炬火把。一把火给烧了。

付之一炬

读音(发音): fù zhī yī jù

详细解释(意思):付给;之它;炬火把。一把火给烧了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
示例: 除夕,京师富家竞购千竿爆竹,~。★清·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

付之一炬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炬"的成语

成语"付之一炬"逐字解释

"付"字解释:付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人,从寸。从寸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。本义给予)

 同本义 

 付,与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付,予也。--《广雅》

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付法(传授佛法);付任(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);付治(交有司治罪);付推(交付有审问);付度(移交,交代);付命(授以天命)

 支付 

 当下付了茶钱。--《儒林外史》

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

 托付。委托他人

 付 fù

 ⒈交给,授予,支出~之东流。可~一笑。交~他办。~款给她。

 ⒉量词。

 ①同"副

 ⒋"。

 ②同"服"三~中药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一"字解释:一 

 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
 同本义 

 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
 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
 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
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
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
 一yī

 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
 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
 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
 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
 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
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
 ⒎跟"就"呼应。

 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
 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
 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
 ⒐〈古〉副词。

 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
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
 ⒓

 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
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
 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
 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
 ⒔

 ⒕

 ⒖
"炬"字解释:炬 

 (形声。从火,巨声。本义火把)

 同本义 

 苣,束苇烧。从苃,巨声。俗字作炬。--《说文》

 束苣乘城。╠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

 炬可以昭明。--《张衡传》注

 牛尾炬火,光明炫耀。--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

 炬焰(火把燃烧的光芒)

 蜡烛 

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--李商隐《无题》

 又如炬烛(指蜡烛)

 炬 

 火烧;放火 

 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又如炬火;炬炭(炽热的炭火)

 炬jù

 ⒈火把火~。

 ⒉焚烧付之一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