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漫山塞野

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很多。同漫山遍野”。

漫山塞野

读音(发音): màn shān sāi yě

详细解释(意思):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。形容很多。同漫山遍野”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漫山塞野"逐字解释

"漫"字解释:漫 

 (形声。从水,曼声。本义水过满向外流)

 同本义 

 诸山崩,鸿水溢。--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
 譬如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流漫,略无正方圆者。--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
 渐见江势阔,行嗟水流漫。--宋之问《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》

 又如漫溢(水满向外流);漫口(堤岸被水冲溃);水漫金山;漫溃(水涨破堤而出);漫泄(水满外流);漫流(水势很大的河流);漫然(浩大的样子);漫滋(形容水涨溢漫延);漫衍(泛滥

 )

 充满;遍,周遍 

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
 又如漫天彻地(弥

 漫màn

 ⒈淹,水涨,水满外溢水~金山寺。水~过河堤了。

 ⒉遍,满,全,都~天大雾。~山遍野。~不敢说。

 ⒊无限制,无约束~无边际。

 ⒋随意,随便~谈。~游。~不经心。

 ⒌

 ⒍

 ⒎
"山"字解释:山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

 同本义 

 山,土有石而高。--《说文》

 山,土之聚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山人取之。--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

 夏后代山。--《礼记·明堂位》

 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--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

 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--《荀子·赋》

 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--《书·旅獒》

 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--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 又如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

 山shān

 ⒈地面上高度大、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~。华~。

 ⒉像山的~洪。冰~。~墙(房屋两头的墙)。

 ⒊〈喻〉多,太多人~人海。

 ⒋蚕簇蚕已上~。
"塞"字解释:塞 

 (会意兼形声。从土,塞声。塞同罅,空隙之义。本义阻隔;堵住)

 同本义 

 塞,隔也。--《说文》

 四塞世告至。--《礼记·名堂位》。注四塞,谓夷服、镇服、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。”

 塞向墐户。--《诗·豳风》

 从者塞途。--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

 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塞耳(堵住耳朵);塞绝(堵塞断绝);塞噎(阻塞,哽噎);塞话(使人生气的话);塞狗洞(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);塞除(堵塞并消除);塞井夷灶(填井平灶。谓

 塞sāi

 ⒈堵,堵住堵~。把漏洞~住。

 ⒉堵住器物口的东西瓶~儿。软木~子。

 ⒊填装进去把衣服~进箱子里。

 塞sài边境上的险要地方海防要~。守边备~。

 塞sè

 ⒈(用于合成词或成语)堵,堵住堵~。闭~。阻~。闭目~耳。~责(工作敷衍,不负责任)。
"野"字解释:野 

 (形声。从里,予声。《尔雅·释言》里,邑也。”本义郊外;野外)

 同本义 

 野,郊外也。--《说文》

 邑外谓之郊,郊外谓之野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

 龙战于野。--《易·坤》

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。--《书·牧誓》

 七月在野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体国经野。--《周礼》。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。”

 永州之野产异蛇。--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捐金于野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野茫茫。--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敕勒歌》

 光照旷野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野外(郊外);野

 野(埜)yě

 ⒈郊外,村外~外。田~。

 ⒉民间,不当政的,跟"朝"相对下~。在~。

 ⒊范围,界限分~。视~。

 ⒋蛮横,不驯服,狂妄狠毒~蛮。~心。

 ⒌无礼貌,不讲情理粗~。撒~。

 ⒍不受约束,难于约束~性。莫把心耍~了。

 ⒎不是驯养的,非种植的~牛。~菜。~生的。

 ⒏

 ⒐

 ⒈熔炼金属,也指熔炼金属的工人~铸。~铁。~匠。良~。

 ⒉造就,培养陶~。

 ⒊喜好装饰,过分打扮~容。妖~。

 ⒋艳丽,多姿佳~窈窕。

 ⒌〈古〉通"野"。郊外~游步春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