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三姑六婆

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。

三姑六婆

读音(发音): sān gū liù pó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。

出处(典故): 元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十三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

示例: 吾闻贵地有~,一经招引入门,妇女无知,往往为其所害,或哄骗银钱,或拐带衣物。★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

三姑六婆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婆"的成语

成语"三姑六婆"逐字解释
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姑"字解释:姑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女,古声。本义丈夫的母亲)

 同本义 

 姑,夫母也。--《说文》

 姑在则曰君姑,姑殁则曰先姑。又,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。--《尔雅》

 如母而非母也,姑也。--《白虎通》

 既而将诉于舅姑;舅姑(公婆)爱其子,不能御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又如翁姑;姑嫜(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,即公婆)

 父亲的姐妹 

 父之姊妹为姑。--《尔雅》

 问我诸姑。--《诗·邶风·泉水》

 姪其从姑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 又如姑舅(姑母和舅父);姑姊(父之姐);姑

 姑gū

 ⒈父亲的姐妹大~ ~。么~母。

 ⒉丈夫的母亲拜见翁~(翁丈夫的父亲)。

 ⒊丈夫的姐妹~嫂子。小~子。

 ⒋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或传说中的神女尼~。仙~。

 ⒌暂且,姑且子(你)~待之。

 ⒍
"六"字解释:六〈数〉

 五加一的和 

 人道以六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

 六日不詹。--《诗·小雅·采绿》

 六主律。--《易·本命》

 夫六中色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六王毕,四海一。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又如六礼(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);六味(指苦、酸、甘、辛、咸、淡等六种滋味);六料(原指稻、黍、稷、粱、麦、菽六谷,后

 为各种谷物的泛称);六儿(僮仆的泛称);六丁六甲(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,阳神为六甲);六街三市(泛称众多街市);六曹(指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)

 《易》卦之阴

 六liù

 ⒈数目字五~七。

 ⒉旧时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"5"。

 六lù

 ⒈六安县,在安徽省。六合县,在江苏省。
"婆"字解释:婆娑

 

 (形声。从女,波声。本义舞貌)

 舞 

 婆娑,舞也。--《尔雅》

 盘旋;停留 

 婆娑虖术艺之场,休息虖篇籍之囿。--《汉书》

 分散;扶疏 

 风鸿洞而不绝兮,优娆娆以婆娑。--《文选·王褒·洞箫赋》

 舒展 

 醉时眠石上,肢体自婆娑。--唐·姚合《游河阳河岸》

 婆 〈名〉

 年老的妇人 

 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 

 婆pó

 ⒈年老的妇女老太~。老~ ~。

 ⒉丈夫的母亲公~。孝敬~ ~。

 ⒊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叔~。外~。快叫~ ~。

 ⒋

 ①年老的妇人老~子。

 ②妻。

 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