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义愤填膺

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;膺胸。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。

义愤填膺

读音(发音): yì fèn tián yī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;膺胸。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,自己办了个长电奏,力请宣战。”

示例: 畿辅士民,屡遭虏骑蹂躏,莫不~,恨之切骨。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

义愤填膺成语接龙

成语"义愤填膺"逐字解释

"义"字解释:义 

 (会意。从我,从羊。我”是兵器,又表仪仗;羊”表祭牲。本义正义;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)

 同本义 

 义固不杀人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义不杀少。

 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--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 引喻失义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义不赂秦。(义,坚持正义。)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又如丈义(主持正义);义断恩绝(恩情道义断绝);义不容辞(道义上不容推辞)

 情谊 

 义(義)yì

 ⒈公正合宜的道德、道理或行为正~。~愤填膺。~正辞严。见~勇为。多行不~,必自毙。

 ⒉意思,含意意~。字~。释~。望文生~。

 ⒊情谊有情有~。

 ⒋认作亲属的~父。~女。〈引〉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一部分)~齿(镶上的假牙)。~肢(装配上的假肢)。

 ⒌

 ①应尽的责任尽~务。

 ②不拿报酬的~务劳动。

 义yí 1.仪容;状貌。 2.仪制;法度。
"愤"字解释:愤 

 (形声。从心,贲声。从心”,表示与心情等有关。本义郁结于心;憋闷)

 同本义 

 愤,懑也。--《说文》

 发愤以杼情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

 志意蕴愤。--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

 又如愤切(内心极度愤懑);愤悁(愤懑郁积);愤薄(郁结,充塞);愤厥(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)

 充盈,旺盛 

 愤,盈也。--《方言十二》

 阳瘅愤盈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又如愤盈(充溢,积满;气愤,愤懑);愤盛(积满,充盈)

 愤 

 愤怒;怨恨。同忿” 

 所以昭炯戒,激众愤

 愤 fèn

 ⒈因不满意而激动发怒~怒。气~得很。激起公~。

 ⒉努力,进取发~(也写作"发奋")攻书。
"填"字解释:填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土,真声。本义充塞)

 同本义 

 填,塞也。--《说文》

 填坑满谷。--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
 填如也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
 宾客亦填门。--《汉书·郑当时传》

 负草填之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门人弟子填其室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填塞门户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填馅(填空;代替);填引(加引);填坑满谷(塞满坑谷);填街(充塞街道);填咽(充满空间);填盈(充满);填宫(古代犯官家属没入宫廷);填门(填户。形容登门人多);填噎(堵

 塞,拥挤)

 填写,写入 

 如填纳税表;填报(填写上

 填tián

 ⒈补塞,补装,补满空缺的地方~补。~塞。~沟。~空。~满。

 ⒉按项目、格式写或作~表。~写志愿书。~词(按词调作词)。

 填zhèn 1.安定。 2.星名。参见"填星"。

 填chén 1.长久。

 填tiǎn 1.穷困。参见"填寡"。 2.灭绝。参见"填服"。

 填zhì 1.放置。
"膺"字解释:膺 

 (形声。从肉。本义胸腔,胸)

 同本义 

 膺,胸也。--《说文》

 无搯膺。--《国语·鲁语》

 背膺拌合以交痛兮。--《楚辞·惜诵》

 编愁苦以为膺。--《楚辞·悲回风》

 无拊膺。--《孔子家语·子夏问》

 旧事填膺,思之凄梗。--清·袁枚《祭妹文》

 又如膺门(马的胸膛);膺臆(胸臆。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);义愤填膺

 乳上骨 

 胸傍,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

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,此为何病?--《素问》

 又如膺中(胸前两旁高处)

 心间;胸臆 

 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

 膺yīng

 ⒈胸以手抚~。义愤填~。

 ⒉受,当,得到~选。~赏。坐~天禄,其事不成(天禄天赐的福气)。

 ⒊抵抗,抗击~惩。戎狄是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