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鸿渐之仪

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。

鸿渐之仪

读音(发音): hóng jiàn zhī y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周易·渐》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

示例:

成语"鸿渐之仪"逐字解释

"鸿"字解释:鸿 

 (形声。从鸟,江声。本义大雁)

 同本义 

 鸿,鹄也。--《说文》

 鸿渐于干。--《易·渐》

 鸿雁于飞。--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

 又如鸿冥(鸿鸟飞入苍冥);鸿飞(鸿鸟飞翔);鸿爪(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);鸿渐(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。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);鸿嗷(鸿鸟哀鸣,比喻灾民的悲号)

 鹄。即天鹅 

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按,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。

 又如鸿骞凤立(鸿鹄高飞,凤凰挺立。比喻超群杰出);鸿翼(天鹅的羽翼);鸿举(天鹅高飞远翔)

 喻指

 鸿hóng

 ⒈大型雁类的泛称。

 ⒉通"洪"¢水禹有功,抑(遏制)下~。

 ⒊大~文。~图。

 鸿hòng 1.见"鸿絧"。
"渐"字解释:渐 

 流入;入 

 东渐于海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又如渐渐(流淌的样子)

 淹没,浸泡 

 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淇水汤汤,渐车帏裳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渐,渍也。--《广雅》

 是渐之也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 渐之滫中。--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

 治大地渐台。--《史记·孝武纪》

 泽兰渐被径。--《文选·谢灵运·游南亭诗》

 又如渐浸(浸润,渍染);渐涵(渐渍。犹浸润。引申为渍染,感化);渐摩(渐磨。浸润;教育感化);渐及(润泽普及)

 熏染,可染 

 俗之渐民久。--《史记·货殖

 渐jiān

 ⒈浸~渍。~染。

 ⒉慢慢流入东~于海。〈引〉疏导禹功之大,~九川。

 渐jiàn

 ⒈慢慢地,一点一点地,一步一步地逐~。~变。年齿(年龄)~长。循序~进。

 ⒉事物的开端防微杜~。

 渐qián 1.潜伏。

 渐chán 1.山石高峻貌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仪"字解释:仪 

 (形声。从人,义声。本义容止仪表)

 同本义 

 令仪令色,小心翼翼。--《诗·大雅》。郑玄笺善威仪,善颜色。”

 心质平理,其仪安闲。--《人物志》

 又如仪状(容貌形状);仪观(容貌威仪);仪宇(仪容;器量);仪缀(威仪,外观);仪止(仪表举止);仪采(仪表风采);仪相(仪表容貌);仪形(仪容;形体);仪状(仪容形状);仪望(仪容

 ;外表);仪干(仪容体格);仪操(仪容节操);仪举(仪容举止)

 法度;礼法 

 仪,度也。--《说文》。徐锴系传度,法度也。”

 置此以为法,立此以为仪,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、卿

 仪(儀)yí

 ⒈容貌,举止~容。~态。~表。

 ⒉按程序进行的礼节~式。司~。

 ⒊礼物贺~。谢~。

 ⒋准则,法度~则。

 ⒌指仪器,供测绘、实验等用的有一定准则的用具经纬~。浑天~。地震~。教学~器。

 ⒍〈古〉通"宜"。应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