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廷争面折

廷争在朝廷上争论;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。指直言敢谏。

廷争面折

读音(发音): tíng zhēng miàn zh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廷争在朝廷上争论;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。指直言敢谏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。”

示例: 虽~,犹将祈请而求焉。★《晋书·潘岳传》

第一个字为"廷"的成语

成语"廷争面折"逐字解释

"廷"字解释:廷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廴,壬声。廴,建之旁。有引长之义。本义朝廷)

 同本义 

 廷,朝中也。--《说文》

 虎兕争兮于廷中。--《楚辞·王逸·九思逢尤》

 游汉廷公卿间。--《汉书·陆逵传》

 相如廷叱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廷见相如。

 廷中皆大笑。--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 又如廷臣(朝臣);廷吏(朝廷的官吏);廷推(明代用高级官吏,由大臣推荐,经皇帝批准后任用);廷魁(科举时廷试头名。即状元)

 官署。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 

 

 庭院;院

 廷tíng

 ⒈封建时代君主受朝拜和处理政事的地方朝~。宫~(又指帝王的住所)。

 ⒉地方官吏办政事的厅堂县~。
"争"字解释:争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为爪”(手),下为又”(手),中间表示某一物体,象两人争一样东西。从又,义同。本义争夺)

 同本义 

 争,彼此竞引物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
 争所有余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几只早莺争暖树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 民争负薪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人争鬻之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如争座(争座次;争高低);争立(争夺王位);争国(争夺君位);争恶(争夺险要之地);争标(争夺优胜);争重(争夺帝位、王权)

 辩论;争论 

 争者事之末也。--《国语·越语》

 争(爭)zhēng

 ⒈夺,力求得到,互不相让~夺。~取。~先。~气。~斗。力~。为国~光。公平竞~。激烈竞~。

 ⒉不同意见相辩~执。~辩。~论。~长论短。

 ⒊〈方〉欠,差~十元钱。

 ⒋怎么(多见于〈古〉诗词曲中)~奈。~不。~知晓。

 争zhèng 1.通"诤"。诤谏;规劝。 2.通"挣"。
"面"字解释:面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庞。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。脸”是魏晋时期才出现,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,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”本义脸)

 同本义 

 面,颜前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。--《周礼·撢人》

 私面私献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
 大辂在宾阶面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必唾其面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满面尘灰烟火色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女之靧面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椎髻仰面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面不厮睹(脸不对着看,表示生气);颜面(脸面;脸部;体

 面(靣)miàn

 ⒈脸,头的前部~孔。颜~。~不改色。

 ⒉直接接触,当着本人在场~谈。当~说。

 ⒊朝着,脸对着~向。~山而居。

 ⒋部位,方向前~。里~。右~。四~八方。~ ~俱到。

 ⒌东西的外表地~。鞋~子。被盖~儿。

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,有长有宽没有厚~积。平~。

 ⒎量词三~旗帜。两~镜子。

 ⒏

 ①脸面,面子没有~目见人。

 ②相貌,脸的形状~目可憎。

 ③〈喻〉事物的景象状态~目一新。

 ⒐

 ①体面怕丢~子。

 ②情面秉公执法,不讲~子。

 ③东西的外表桌~子。
"折"字解释:折〈动〉 she

 断而犹连 

 使断成两截(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) 

 别太使劲,不然绳子就要折了

 生意亏损 

 折  zhe

 

 倒过来倒过去 

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,端着就走。--《红楼梦》

 又如开水太烫,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

 折  zhe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右边是斧子(斤),左边是断开的木”,意即斤砍

 折shé

 ⒈断树枝~了。木棍~了。

 ⒉亏损,损耗~本。~耗。

 折zhē翻转,倒腾~腾。~跟头。滚开的水,要用两个盅~一~,才能喝。

 折zhé

 ⒈断,弄断~断。~足。骨~。禁止攀~花木。

 ⒉弯曲~腰。曲~。

 ⒊死夭~。

 ⒋受挫,损失挫~。损兵~将。

 ⒌回转,转变方向~回。转~。

 ⒍叠~叠。~尺。~衣服。

 ⒎用纸叠起来的小本子小~子。存~儿。

 ⒏杂剧的一个段落为一~,大致相当于现代戏曲的一场四~戏。~子戏。

 ⒐信服,心服~服。心~。

 ⒑抵作,对换,用此代彼~帐。~换。~变。

 ⒒按成数减少~旧。~扣。

 ⒓汉字笔形,如乙(乛s乚)等笔形。

 ⒔

 ⒕

 折tí 1.见"折折"。

 折lā 1.拉折。

 折zhě 1.折叠的痕纹;皱纹。

 折xié 1.人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