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钩元摘秘

探取精微,采摘奥秘。

钩元摘秘

读音(发音): gōu yuán zhāi m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探取精微,采摘奥秘。

出处(典故):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藏书》或钩元摘秘,著古今未有之奇书。”

示例:

钩元摘秘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秘"的成语

成语"钩元摘秘"逐字解释

"钩"字解释:钩 

 (会意。从金,从句,句亦声。句”,弯曲。也具有表意作用。本义衣带上的钩。引申为 钓鱼或挂物用的钩”)

 形状弯曲,用于探取、悬挂器物的用品。可分为钓钩、挂钩、带钩等 

 鉤,曲也。--《说文》。韵会引作曲鉤也。”

 鉤,曲也,所以鉤悬物也。--《玉篇》

 金路鉤。--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

 申孙之矢,集于桓鉤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带鉤也。”

 岂谓一鉤金。--《孟子》

 窃鉤者诛。--《庄子·胠箧》

 以尔鉤援。--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。传鉤梯也,所以引上城者。”

 作刀剑鉤鐔。--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。

 钩(鉤)gōu

 ⒈弯曲的器具,用于悬挂或探取东西等火~儿。钓鱼~。挂衣~子。

 ⒉形状像钩的东西~鼻子。蝎子的~儿。

 ⒊汉字的一种笔形(乙、s、t等)。

 ⒋钩妊树上的枯枝~下来。〈引〉探寻,研究~深致远(钩取深处的,使远处的到来。〈喻〉探索深奥的道理)。

 ⒌缝纫编结法之一~边。~花。

 ⒍同"gōu㈠勾

 ⒉",描绘~图样。

 ⒎〈古〉一种兵器,像剑而头部弯曲吴~(吴国的钩)。

 钩qú 1.见"钩町"。
"元"字解释:元 

 (会意。从一,从兀。甲骨文字形。象人形。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。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,依汉字造字规律,顶端是一横的,其上可加一短横。本义头)

 同本义 

 元,始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当训首也。

 元,体之长也。--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

 始加元服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
 狄人归其元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归国子之元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
 勇士不忘丧其元。--《孟子》

 牛曰一元大武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头也。”

 吐蕃叛换方炽,敬玄失律,审礼丧元,安可更为西方生事?--《新唐书》

 又如元首(头)

 天 

 元yuán

 ⒈头归(送还)其~。〈引〉居首的~首。~帅。~勋。

 ⒉开始,第一~始。~旦。~月。~年。

 ⒊基本,根由,根本~素。~ ~本本。

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~件。单~。

 ⒌朝代名。元朝,公元1279-1368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。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。1271年改国号为元,1279年灭南宋,统一中国。

 ⒍同"圆"。货币名铜~。银~。伍拾~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①汤元。

 ②元宵节(正月十五日)闹~宵。
"摘"字解释:摘 

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手,啻声。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)

 同本义 

 摘,摭果树实也。--《说文》

 摘,取也。--《广雅》

 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--《新唐书·承天皇帝传》

 以摘之。--三国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

 摘而藏之。--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
 又如摘胆剜心(形容杀人者的凶残);摘肩儿(摘下肩上的担子);摘青(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);摘瓜抱蔓(喻一扫而空);摘桃子(比喻坐享其成);摘棉花;摘苹果

 除去,去掉 

 过了三天再不去,叫人来摘门下瓦。--《儒林外史》

 又如把灯泡摘下来;摘帽(脱

 摘zhāi

 ⒈采取,取下~桃子。~棉花。~下电灯泡。

 ⒉选取~录。内容~要。

 ⒊指责,批评指~。

 ⒋借东~西借。

 摘tì 1.发,开发。 2.揭发。 3.扰乱。 4.用手指拨弄弦索乐器。 5.剔,挑。

 摘zhì 1.即搔头。妇女首饰的一种。
"秘"字解释:秘  bi

 秘鲁的简称 

 秘鲁

 

 秘 

 (形声。从禾,必声。 本义一种香草)

 不可测知;不公开 

 祕,神也。从示,必声。--《说文》

 祕舞更奏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
 祕器。--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。注棺也。”

 祕宝。--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。传河图之属。”

 祕经。--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。注图纬书也。”

 其事秘,世莫知也。--《史记·武帝本纪》

 又如秘箓(秘文);秘法(秘术,秘密

 秘 bì

 ①见【便秘】。

 ②姓。又见mì。

 【秘鲁】全称秘鲁共和国。位于南美洲西北部。面积128.5万平方公里。人口2179万(1989),印第安人占41%,印欧混血种人占36%,白人占16%,其余还有华人等少数民族。

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。96%的人信奉天主教。首都利马。

 秘(祕)mì旧读bì

 ⒈不公开的,不可测知的~密。~方。他是个神~的人。

 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