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一抔黄土

一抔一捧。一捧黄土。借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
一抔黄土

读音(发音): yī póu huáng t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一抔一捧。一捧黄土。借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张释之列传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其法乎?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抔"的成语

成语"一抔黄土"逐字解释

"一"字解释:一 

 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
 同本义 

 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
 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
 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
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
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
 一yī

 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
 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
 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
 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
 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
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
 ⒎跟"就"呼应。

 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
 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
 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
 ⒐〈古〉副词。

 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
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
 ⒓

 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
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
 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
 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
 ⒔

 ⒕

 ⒖
"抔"字解释:抔póu

 ⒈用手捧东西~着。~饮(双手捧起而饮)。

 ⒉量词。手捧的(土)量一~黄土(〈喻〉微贱、渺小或没落的东西)。
"黄"字解释:黄〈形〉

 (象形。金文象蝗虫形。当是蝗”的本字。本义蝗虫)

 黄色 

 黄,地之色也。--《说文》

 黄为土色,位在中央。--《论衡·騰符》

 黄中之色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

 黄者中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天玄而地黄,解得黄矢。--《易·坤》

 绿衣黄里。--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

 绿衣黄裳。

 千里黄云白日曛。--唐·高适《别董大》

 地履其黄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
 得张黄盖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又如黄烘烘(形容金黄色);黄干干(形容很黄);黄骝(黄红色的骏马);黄盖(帝王车上所用的

 黄huáng

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~。~金。菜花~。

 ①黄的颜色。

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~色书刊。

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~不了。

 ⒊指黄河引~工程。

 ⒋

 ①菊花。

 ②黄花菜,又名"金针菜"。

 ⒌

 ⒍

 ①地下的泉水。

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迷信者所谓的"阴间"。

 ⒎黄山,在安徽省~山天下绝。

 ⒏黄帝(传说中的古代帝王)的简称。
"土"字解释:土〈名〉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象土块,下象地面。金文中空廓变填实,小篆又变为线条。本义泥土,土壤)

 同本义。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。潮湿时称泥土,地质学上称土壤 

 土,地之吐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
 百谷草木丽乎土。--《易·彖传》

 禹敷土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君之视臣为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--《孟子·离娄》

 焉置土石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如土石何。

 不若燔土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土膏微润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又如土粉(粉刷墙壁用的白垩

 土tǔ

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~壤。沙~。泥~。粘~。积~成山。

 ⒉地域国~。领~。

 ⒊故乡,本地的~籍。~话。乡~。年老思~。~生~长。

 ⒋民间生产的,出自民间的~产。~布。~专家。

 ⒌不开通,不时兴~头~脑。~里~气。

 ⒍五行(金木水火~)之一。

 ⒎

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。

 ②世居本地的人。

 ⒏

 ⒐

 土dù 1.根。《诗.豳风.鸱鸮》"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"陆德明释文"土,音杜……《韩诗》作杜,义同。《方言》云'东齐谓根曰杜。'"一说,指根之皮

 。 2.通"杜"。古水名。

 土chǎ 1.见"土苴"。

 土tú 1.《字汇补.土部》"土门,北方之族也。"参见"土门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