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长途跋涉

跋涉翻山越岭、趟水过河。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路途遥远,行路辛苦。

长途跋涉

读音(发音): cháng tú bá shè

详细解释(意思):跋涉翻山越岭、趟水过河。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路途遥远,行路辛苦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六十六回岳夫人道‘……怎敢劳姐长途跋涉,决难从命。’”

示例:

长途跋涉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跋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涉"的成语

成语"长途跋涉"逐字解释

"长"字解释:长  chang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披长发之形,以具体表抽象,表示长短的长”。本义两点距离大)

 同本义。与短”相对 

 巽为长,为高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顺彼长道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
 道阻且长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
 长毂九百。--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

 布帛长短同。--《孟子》

 长三尺。--《仪礼·士冠礼》

 长丈二尺。--《周礼·凌人》注

 长一身有半。--《论语》

 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
 又如狭长(窄而长);长铗(剑的一种。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,短的叫短铗)

 时间久
"途"字解释:途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辵,余声。本义道路)

 同本义 

 途,道也。--《广韵》

 徐亦训道。字古借涂,后变作途。又作塼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堂途谓之陈。又,路,旅途也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

 当途梧邱。--《尔雅·释邱》

 而不利说途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经途九轨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长揖当途人。--郭璞《游仙诗》。注当仕路也。”

 天明登前途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仁义之途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》

 负者歌于途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 无速其途。

 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--《聊

 途tú

 ⒈道路~程。道~。路~。中~。天堑变通~。

 ⒉

 ⒊
"跋"字解释:跋 

 (形声。从足,犮声。本义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)

 同本义 

 文公躬擐甲胄,跋履山川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
 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

 大夫跋涉,我心则怃。--《诗·鄘风 ·载驰》

 又如跋援(犹攀登);跋履(登山涉水)

 扭转 

 跋马望君非一度,冷猿秋雁不胜悲╠严武《巴岭答杜二见忆》

 又如跋马(勒紧马绳,使马回转)

 踏,踩 

 又如跋浪(踏浪;破浪);跋足(踮起脚跟)

 见跋扈”

 跋 

 火炬,火把 

 通茇”。 

 跋 bá

 ①翻山越岭~山涉水。

 ②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。多为评介、鉴定、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~语、序、题。

 【跋前痜(zhì)后】

 【跋前踬后】比喻进退两难。跋踩;踏。痜跌倒。

 【跋山涉水】翻过山岭,淌水过河。形容远足的艰辛。

 跋bèi 1.行不正貌。
"涉"字解释:涉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水步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间是水,两边两只脚,象涉水之形。本义趟水过河)

 同本义 

 涉,徒行瀢水也。--《说文》

 冯河,徒涉也。--《尔雅》。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。”

 繇膝以上为涉。--《释水》

 过度谓之涉济。--《方言七》

 送子涉淇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者千有余人。--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

 又如涉水登山(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);涉浅(徒步趟过浅水);涉厉(涉水。厉,连衣涉水);跋山涉水

 泛指渡水 

 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--《吕氏春

 涉shè

 ⒈步行渡水~水。

 ⒉经历~世。~险。

 ⒊牵连,关连牵~。~及。

 ⒋动,着~笔。

 ⒌阅览博~群书。

 ⒍到,进入~达此地。

 涉dié 1.血流貌。参见"涉血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