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假途灭虢

假借;途道路;虢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
假途灭虢

读音(发音): jiǎ tú miè guó

详细解释(意思):假借;途道路;虢春秋时诸侯国,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。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,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

示例: 此乃~”之计也。虚名收川,实限荆州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六回

假途灭虢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虢"的成语

成语"假途灭虢"逐字解释

"假"字解释:假 

 (形声。从人。叚”亦兼表字义。本义不是真的)

 同本义(跟真”相反) 

 假,非真也。--《说文》

 假,今不然也。--《墨子·经上》

 假寐永叹。--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。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。”

 为假上将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纪》

 假令单于初立。--《汉书·匈奴传》

 大丈夫定诸侯,即为真王耳,何以假为?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 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又如假姨姨(假亲戚,冒充的亲戚);假言(虚假不实的言语);假女(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);假局(假局子。诱人的

 假(叚)jiǎ

 ⒈虚伪的,不真实的,跟"真"相对说~话。造~山。~装正经。~仁~义。严惩卖~货。

 ⒉利用,借用~公济私。~途灭虢(虢春秋时代的诸侯国)。

 ⒊如果,倘若~如。~若。~使。

 ⒋设想,据理推断~想。~说。~设。~定。

 ⒌见jià。

 假jià

 ⒈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、学习的时间节~日。耍暑~。放~三天。请事~。休病~。

 ⒉见jiǎ。

 假xià 1.嘉,美。

 假gé 1.至;到。

 假xiá 1.远。 2.通"瑕"。缺点。

 假jie 1.助词。
"途"字解释:途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辵,余声。本义道路)

 同本义 

 途,道也。--《广韵》

 徐亦训道。字古借涂,后变作途。又作塼。--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堂途谓之陈。又,路,旅途也。--《尔雅·释宫》

 当途梧邱。--《尔雅·释邱》

 而不利说途也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经途九轨。--张衡《东京赋》

 长揖当途人。--郭璞《游仙诗》。注当仕路也。”

 天明登前途。--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

 仁义之途。--唐·韩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》

 负者歌于途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 无速其途。

 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--《聊

 途tú

 ⒈道路~程。道~。路~。中~。天堑变通~。

 ⒉

 ⒊
"灭"字解释:灭 

 (形声。从水,威声。简化字灭”为会意,从一”从火”,一”表示覆压火上。本义消灭;灭亡)

 同本义 

 灭,尽也。--《说文》

 灭,绝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
 国之灭亡无日矣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家有既亡,国有既灭。--《谷梁传·襄公六年》

 以小畜大灭。--《吕氏春秋·情势》

 谁得而族灭也?--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敝在赂秦。--苏洵《六国论》

 秦皇灭典,亦造仙诗--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

 灭韩亡魏。--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又如灭于绛;一朝而灭;

 灭(滅)miè

 ⒈熄,熄火~ 火。~灯。熄~。

 ⒉使不存在~亡。消~。磨~。毁~。

 ⒊淹没~顶。
"虢"字解释:虢 

 (形声。从虎,寽声。本义虎所抓画之迹)

 同本义 

 虢,虎所攫画明文也。--《说文》

 周代国名。有东、西、南、北四虢 

 东虢。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,在今河南省荥阳,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

 西虢,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,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,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

 南虢,周平王东迁,西虢徙于上阳,称南虢,春秋时灭于晋

 北虢。虢仲后代的封地,在今山西省平陆县

 谚所谓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”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--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

 唐代州名 

 虢 

 猛烈;暴烈 

 虢guó周代诸侯国名

 ①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,后迁到河南省陕县东南。又称"东虢"。

 ②在今河南省郑州西北。又称"西虢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