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杯弓市虎

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,自相惊扰。参见杯弓蛇影”、三人成虎”。

杯弓市虎

读音(发音): bēi gōng shì hǔ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,自相惊扰。参见杯弓蛇影”、三人成虎”。

出处(典故): 詧眖《学界风潮记·天津商学界之活动》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,以致杯弓市虎,危机伺伏,人心恐惶,险状万分。”

示例:

成语"杯弓市虎"逐字解释

"杯"字解释:杯 
 
 (形声。从木,不声。本义盛酒、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)
 
 同本义,也称耳杯” 
 
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。--《大戴礼记·曾子事父母》。注杯,盘盎盆盏之总名也。”
 
 杯圈不能饮焉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 
 停杯投箸不能食。--唐·李白《行路难》
 
 又如茶杯;杯茗(茶杯与茶水);杯酒戈矛(比喻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);杯杓(酒杯和杓子。借指饮酒)
 
 
 
 酒 
 
 比赛中发给胜利者的杯状奖品 
 
 杯 bēi
 
 ①盛液体的器皿。多为圆柱状,或下端略细水~。
 
 ②杯状的锦标金~。
 
 【杯弓蛇影】晋朝乐广请客吃饭,挂在墙上的弓照在酒杯里,有一个客人以为是蛇,回去疑心中了蛇毒,就生病了。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。
 
 【杯酒释兵权】宋太祖解除其将领兵权的事件。建隆二年(961),太祖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、王审琦等,许以高官厚禄,然后解除其兵权。开宝二年(969)又用同样手段,罢免王彦超等节度使,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。
 
 【杯盘狼藉】】形容酒饭后,桌上的杯子盘子乱七八糟。狼藉杂乱的样子。
 
 【杯水车薪】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。比喻无济于事。
"弓"字解释:弓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弓形,有弓背和弓弦,后省去弓弦,只剩下弓背,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”字。弓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弓”的字多与弓箭”有关系。本义射箭或打

 弹的器械)

 同本义 

 弓,兵也,所以发矢。--《说文》

 弓,揉木而弦之以发矢。--《正字通》

 带长剑兮挟秦弓,首身离兮心不惩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
 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毋弛而弓,一栖两雄。--《韩非子·扬权》

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,士不敢弯弓而报怨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行人弓箭各在腰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

 弓gōng

 ⒈弯曲~腰。~背。

 ⒉射箭或发弹丸的器具强~硬弩。手握弹~。

 ⒊像弓的用具或部件琴~子。弹花~。

 ⒋旧时丈量地亩的用具与计量单位。一~约为五市尺,二百四十平方~为一亩。
"市"字解释:市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之”(往),下面是兮”,表市场嘈杂声。本义市场)

 同本义 

 市,买卖之所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者神农作市,或曰祝融也。

 市者,货之准也。--《管子·乘马》

 大市日昃而市,百族为主;朝市朝时而市,商贾为主;夕市夕时而市,贩夫贩妇为主。--《周礼·司市》

 因井田以为市,故俗语曰市井。--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注

 肆之市朝。--《论语》

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市南门外泥歇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置于市,贾十倍。--明·刘基《卖柑者言》

 又如市征(市场的

 市shì

 ⒈做买卖的场所~场。~井。菜~。肉~。

 ⒉买,交易~马。~惠。~恩(讨好,收买)。互~。

 ⒊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文化、工商业发达之地都~。城~。整治~容。

 ⒋行政区域单位(有直辖市、省辖市等)北京~。口~。

 ⒌我国度量衡中属于市制的~尺。~斗。~秤。~斤。
"虎"字解释:虎〈名〉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老虎)

 同本义 

 虎,山兽之君。--《说文》

 阚如虓虎。--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

 虎狼之心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苛政猛于虎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曹公豺虎也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气吞万里如虎。--宋·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
 又如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

 凡伤害物

 虎hǔ

 ⒈通称老虎。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间杂。性凶猛,捕食其它的兽,有时伤人。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,严禁猎杀食用。

 ⒉〈喻〉勇猛,威武~将。

 ⒊同"唬"。

 ⒋

 ⒌

 ①〈喻〉危险的境地~口余生。

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