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犯而勿校

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。同犯而不校”。

犯而勿校

读音(发音): fàn ér wù xi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。同犯而不校”。

出处(典故):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女吊》只有明明暗暗,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,这才赠人以‘犯而勿校’或‘勿念旧恶’的格言。”

示例:

犯而勿校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校"的成语

成语"犯而勿校"逐字解释

"犯"字解释:犯〈动〉

 同本义 

 犯,侵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字本言犬犯人。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。

 軓又义兴水中有蛟,山中有白额虎,并皆暴犯百姓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 又如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犯界(侵犯他国领土);犯境(犯边。侵犯边界)

 触犯,冒犯 

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,数犯曹操之忌。--《三国演义》

 又如犯忌讳;犯阙(桅国家,对抗朝廷。阙指朝廷);犯颜(冒犯他人的尊严。颜颜面,引申为尊严,威严);犯鳞(因直谏触犯君王);犯众(触犯众人)

 袭击 

 犯 fàn

 ⒈抵触,违反~规。触~。违~。~罪。~禁(禁禁令)。

 ⒉有罪的人~人。罪~。盗窃~。抢劫~。贪污~。

 ⒊侵略,进攻侵~。进~。数~边境。人不~我,我不~人;人若~我,我必~人。

 ⒋发生,发作,做出~病痛。~怪脾气。他~错误了。

 ⒌

 【犯不着】

 【犯不上】不值得~不着怄气。
"而"字解释:而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一”表示鼻端,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颊毛) 同本

 义 

 而,颊毛也。--《说文》

 而 

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

 表示并列关系

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表示递进关系

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表示承接关系

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

 而 ér

 ①〈古〉你;你的余知~无罪也。(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)、必欲烹~翁。(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)

 ②表示并列、转折、顺接等国富~兵强、知一~不知二。

 而néng 1.能够。 2.能力,才能。 3.安定。
"勿"字解释:兀 

 (指事。从一,在人上。人头上一横,表示高平。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)

 同本义 

 兀,高而上平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又如兀岸(直耸挺拔);兀嵝(险峻)

 光秃(如毛发)的 

 蜀山兀。--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 又如兀首(头发脱落)

 茫然无知 

 临文乍了了,彻卷兀若天。--柳宗元《读书》

 又如兀兀陶陶(醉酒);兀楞楞(痴呆)

 不够稳定 

 独立 

 焉有翡翠横肩,援琴合膝,而能兀焉自立者也?--

 勿wù

 ⒈别,不要~动。请~吸烟。

 ⒉不~许。守而~失。

 勿mò 1.见"恤勿"。
"校"字解释:校〈名〉jiao

 古代刑具。枷械的统称 

 校,木囚也。从木,交声。--《说文》

 屦校灭趾。--《易·噬嗑》。

 何校灭耳。注若今枷项也。”

 大校重牢,五木被体。--《新唐书》

 栅栏 

 天子校猎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以木相贯穿,总为栏校,遮止禽兽而猎取之。”

 又如校猎(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。校木栏)

 校样 

 校人”的省称。养马官 

 六厩成校。--《周礼·校人》

 校正属焉。--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。注主马官。”

 又

 校jiào

 ⒈查对,订正~对。~正。

 ⒉对抗,较量~场(旧时操练或比武的地方)。

 ⒊见xiào。

 校xiào

 ⒈指学校~友。母~。 

 ⒉军衔名,在"将"之下,"尉"之上。

 校jiǎo 1.牢固。 2.急速;急促。 3.暗绿色。

 校qiāo 1.器物的脚﹑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