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坐立不安

坐着也不是,站着也不是。形容心情紧张,情绪不安。

坐立不安

读音(发音): zuò lì bù ā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坐着也不是,站着也不是。形容心情紧张,情绪不安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,兄弟坐立不安,又无路可救。”

示例: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,吾等见了~。★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

成语"坐立不安"逐字解释

"坐"字解释:坐 

 (会意。《说文》古文作象形字,象两人坐在土上。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压在脚跟上)

 同本义 

 像二人对坐土形。--林义光《文源》

 坐而迁之。--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坐通名跪,跪名不通坐也。”

 退而坐,取屦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
 受立、授立,不坐。--《礼记·少仪》

 武坐致右宪王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。疏坐,跪也。”

 坐行而入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膝行也。”按,坐者,尻也,处也。古席地而坐,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,耸其体曰跪。跪,亦谓之启。跪可言坐,坐不可言跪也。

 坐zuò

 ⒈跟"立"相对~下。请~。〈引〉

 ①乘,搭~车。~飞机。〈引〉

 ②位置~落。~北朝南。

 ⒉物体下沉或向后施压力这房子~了。那门炮~力大。

 ⒊将锅、壶等放到炉火上。

 ⒋旧指犯罪,定罪~陷。连~。随~。

 ⒌因,因为~罪解职。

 ⒍植物结子实~瓜。~果。

 ⒎自然而然孤蓬自振,惊沙~飞。

 ⒏同"座

 ⒈"。座位。

 ⒐

 ⒑

 ⒒
"立"字解释:立 

 (会意。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。本义笔直的站立)

 同本义 

 立,俲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君子以立不易方。--《易·恒》

 哙遂入,披帷西乡立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持璧却立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立有间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卖油翁释担而立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来》

 或立或卧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又如挺立(直立);坐立不安;把电线杆立起来;肃立(恭敬庄严地站着);立托(依托);立容(站立时的仪态容表);立戟(卫士持戟侍立守卫);立谈(停立交谈)

 耸立;树立;建立;竖起 

 立lì

 ⒈站~正。起~。〈引〉竖,竖起来~碑。~旗杆。

 ⒉做出,定出~功。建~。设~。

 ⒊缔结,制定,决定~约。~法。~志。

 ⒋存在,生存独~。自~。

 ⒌即刻,马上~刻。~即。~时。~见功效。

 ⒍〈古〉登上帝王、诸侯或某一位置~帝。高祖乃~为沛公(高祖刘邦)。

 ⒎用于节气,〈表〉季节的开始~春。~冬。

 ⒏

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。

 ②数学上指"一数自乘三次"(本数×本数×本数)。

 ⒐

 ⒑

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。

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~场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安"字解释:安〈形〉

 (会意。从女”在宀”下,表示无危险。本义安定;安全;安稳)

 同本义

 安,定也。--《尔雅》

 共给之为安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

 好和不争曰安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

 心皆安下切上。--《仪礼·少牢礼》

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居安思危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风雨不动安如山。--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然后得一夕安寝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谢庄遂安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。

 又如安睡;安寝;安抵(平安地抵达);心神不安;坐立不安;安枕(安安稳稳)

 ⒈平静,稳定平~ 。 ~定团结。

 ⒉使平静,使稳定~慰。~民。

 ⒊处理,放置,装设~排。~置。~装。~机器人。

 ⒋存着,怀着~心赖账。

 ⒌治理治~。~天下。

 ⒍疑问词。哪里?怎么而今~在?~能见死不救?

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,安培的简称,代号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