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礼无不答

礼礼数。一方以礼相待,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。亦指不受他人之礼,必以报答。

礼无不答

读音(发音): lǐ wú bù dá

详细解释(意思):礼礼数。一方以礼相待,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。亦指不受他人之礼,必以报答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燕义》君举旅于宾,及君所赐爵,皆降再拜稽首,升成拜,明臣礼也。君答拜之,礼无不答,明君上之礼也。”

示例: ~,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。★《礼记·燕义》

礼无不答成语接龙

第四个字为"答"的成语

成语"礼无不答"逐字解释

"礼"字解释:礼 

 (会意。从示,从豱。豱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

 同本义 

 秠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--《说文》

 脩五礼。--《虞书》。马注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

 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--《礼记·王制》

 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 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

 邀见讲钧礼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设九宾礼于廷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又

 礼(秠)lǐ

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、动作~貌。敬~。

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、仪节典~。婚~。

 ⒊〈表〉庆贺或敬意的事物~物。~品。国庆献~。
"无"字解释:无 

 (会意。据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。卜辞、金文中无、舞”同字。本义乐舞)

 同本义 

 哲学范畴,指无形、无名、虚无等,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

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--《老子》

 无 

 没有,跟有”相对 

 无,不有也。--《玉篇》

 无若丹朱傲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无偏无党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无内人之疏,而外人之亲。--《荀子·法行》

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--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无不伸颈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无不变色。

 无不毕肖。

 无(無)wú

 ⒈没有,跟"有"相对~粮~钱。~穷~尽。

 ⒉不~仿说出。

 ⒊不分,不论,不外~分。~论,地~四方。民~异国。事~大小。~非如此。

 ⒋通"毋"。不,不要~往。

 ⒌

 无mó 1.见"南无"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答"字解释:答 

 (形声。从竹,合声。①本义以竹补篱。②答谢,报答)

 回话;应对 

 听言则答。--《诗·小雅·雨无止》

 既发则答君而俟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记》

 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以来。具答之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。”--《乐府诗集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渔歌互答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皆缄口不答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 又如应答如流;答教(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);答言(用言语回答);答语(回答的话;应对的话)

 报礼;报答。引申为酬答 

 答 dā回答。专用于'答应'、'答理'等词。又见dá。

 答 dá

 ①回答对~。

 ②回报~谢。又见dā。

 【答拜】礼节性回访。

 【答辩】对别人提出的问题、指责、控告进行答复或申辩论文~。

 【答对】回答别人的问话。

 【答礼】回礼。

 【答谢】对别人的帮助、招待表示感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