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燎若观火

指事理清楚明白,如看火一般。

燎若观火

读音(发音): liáo ruò guān huǒ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事理清楚明白,如看火一般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燎"的成语

成语"燎若观火"逐字解释

"燎"字解释:燎〈名〉

 放在地上的火炬,大火把 

 夜未央,庭燎之光。--《诗·小雅·庭燎》。疏庭燎者,树之于庭,燎之为明,是烛之大者。

 火在地曰燎,执之曰烛。--《仪礼·士丧礼》注

 又如燎火(火炬);燎炬(火把);燎烛(烛炬)

 燎〈动〉

 烫 

 燎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火,尞声。本义放火焚烧草木)

 同本义 

 燎,放火也。--《说文》

 燎,烧田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

 燎,烧也。--《广雅》

 若火之燎于原。--《书·洛诰》

 燎京薪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
 燎之方扬,宁或灭之?--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

 又如

 燎liǎo挨近火而烧焦衣服~了。

 燎liáo延烧星火~原。

 燎liào 1.照明。 2.古祭名。烧柴祭天。古作"尞"。 3.指柴薪。 4.夜猎。参见"燎猎"。
"若"字解释: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女人跪着,上面中间象头发,两边两只手在梳发,表示顺从”。本义顺从)

 同本义 

 若,顺也。--《尔雅·释名》

 万民是若。--《诗·鲁颂·阙宫》

 天子是若。--《诗·大雅·焌民》

 有孚禺若。--《易·观》

 钦若昊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不逢不若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
 又如若时(顺应天时);若淑(温顺而善良)

 如同;像 

 圣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--《墨子·尚贤中》

 肌肤若 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关山度若飞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若ruò

 ⒈如,像,似乎欣喜~狂。~明~暗。~即~离。

 ⒉如果,假如~是。天~有情天亦老。

 ⒊你,你的~辈。~翁(你的父亲)。

 ⒋奈~之何?

 ⒌

 ⒍

 若rě 1.见"般若"。 2.见"若干"。
"观"字解释:观 

 (形声。从见,雚声。本义仔细看)

 同本义

 观,谛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观,视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观者如市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 观于大海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;浴,薄而观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吴王从台上观,见且斩爱姬,大骇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
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观觑(

 观(觀)guān

 ⒈看~看。~赏。登楼~望。袖手旁~。

 ⒉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世界~。正确的~点。她很乐~。

 ⒊看到的景物和景象美~。奇~。

 观(觀)guàn

 ⒈道教的庙宇纯阳~(纯阳传说中的吕洞宾)。

 ⒉楼台之类台~。
"火"字解释:火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火焰『字部首之一。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、焰和热)

 同本义 

 火,南方之行也。炎而上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火之为言委随也,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
 离为火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火水妃也。春秋感情符,火者阳之精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火,日气也。--《论衡·诘术》

 人火曰火,天火曰灾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

 国曰灾,邑曰火。--《谷梁传·昭公九年》

 大者曰灾,小者曰火。--《公羊传·襄公九年》

 火烧令坚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火令药熔。

 又如火链(

 火huǒ

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~熊熊。若~灼人。〈喻〉紧急~速增援。十万~急。

 ⒉焚烧~攻。〈喻〉急躁,发怒~气大。他冒~了。莫发~嘛。

 ⒊红色~鸡。

 ⒋同"伙"~伴。

 ⒌兴隆生意~起来了。

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~了。要败~。

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~土。

 ⒏〈古〉兵制,十人为"一火"。

 ⒐枪炮弹药军~库。开~炮轰。

 ⒑

 ⒒

 ⒓

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。〈喻〉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。

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。

 ⒔

 ⒕

 火huō 1.方言。缺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