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铭感不忘

铭在器物上刻字,比喻永记心上。深刻地记在心上,感激不忘。

铭感不忘

读音(发音): míng gǎn bù wà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铭在器物上刻字,比喻永记心上。深刻地记在心上,感激不忘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七回得蒙仗义释放,已是铭感不忘,厚贶断不敢受。”

示例:

成语"铭感不忘"逐字解释

"铭"字解释:铭 

 (形声。从金,名声。从金,与钟鼎器物有关。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)

 同本义 

 铭者,自名也。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--《礼记·祭统》

 铭,明旌也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

 铭书于王之大常。--《周礼·司勋》。注铭之言名也。”

 名,题勒也。--《字林》

 其铭有之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刻器曰铭。”

 铭功会稽岭。--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·三》

 又如铭功(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);铭戒(在金石等物品上,刻下言辞,以为劝诫);铭勒(镌刻金石,以记述功德)

 牢记不忘 

 铭心立报,永矣无贰。

 铭míng

 ⒈刻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、事业或警语等的文字鼎~。墓志~。座右~。

 ⒉在器物上刻字~刻。也〈喻〉深刻记住~记在心。

 ⒊文体的一种陋室~。
"感"字解释:感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心,咸声。本义感动)

 同本义。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

 感,动人心也。--《说文》

 感而遂通,天下之故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动也。”

 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如感格(感动,感化);感咽(受感动而悲伤,泣不成声);感涕(感动而涕泪俱下);感慕(感动而思慕);感悦(感动悦服);感人肺腑(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);感天动地(感动天地);感

 哽(感动得泣不成声)

 感应,影响 

 又如感制(感应制约);感会(感应会合);感验(应验);感变

 感gǎn

 ⒈觉得~到头痛。

 ⒉外界事物在意识、情绪上引起的反映~触。~概。~动。~化。读后~。

 ⒊心情,情绪~情。情~。自信~。百~交集。

 ⒋染上,遭受偶~风寒。

 ⒌〈表〉谢意~谢。~恩。

 ⒍

 ①外界事物作用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感觉器官,所引起的直接反应我有点冷的~觉。

 ②觉得我~觉很幸福。

 ⒎

 ①指上呼吸道感染(上感),又称"普通感冒"。

 ②流行性感冒(流感),因感染病毒引起。

 ⒏

 感hàn 1.通"撼"。摇动。 2.通"憾"。怨恨;遗憾。 3.见"感忽"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忘"字解释:忘 

 (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亡,亡亦声。本义忘记,不记得)

 同本义 

 忘,不识也。--《说文》

 德音不忘。--《诗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

 中年病忘。--《列子·周穆王》。释文不记事也。”

 忘路之远近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宠辱偕忘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忘身于外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忘魂(忘怀);忘昏(忘怀);忘反(流连忘归);忘年(忘记年岁);忘味(忘记美食的滋味);忘食(忘了吃饭);忘却(不记得);忘生舍死(忘却性命,不怕牺牲);忘先(忘记祖先)

 玩忽,怠忽 

 夙夜不敢忘怠。

 忘wàng

 ⒈不记得~记。~我劳动。~恩负义。

 ⒉忽略,遗漏~却。~掉了。搞卫生,别~了死角。

 忘wáng 1.丧失,失去。 2.通"亡"。终止;断绝。

 忘wú 1.见"忘其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