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八面受敌

①谓功力深厚,能应付各种情况。②砚名。

八面受敌

读音(发音): bā miàn shòu d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①谓功力深厚,能应付各种情况。②砚名。

出处(典故): 五代·王保定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子华(吴融)才力浩大,八面受敌,以八韵著称。”

示例: ……若学成,~,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。★宋苏轼《又答王庠书》

成语"八面受敌"逐字解释

"八"字解释:八 

 (象形。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『字部首之一。从八”的字多与分解、分散、相背有关。本义相背分开) 同本义 

 八,别也。象分别相背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今江、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,与人则分别矣。”

 八 

 七加一的和 

 八,数也。--《玉篇》

 陈浪簋。--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

 地理以八制。--《管子·五行》。注少阴之数。”

 八者,维纲也。--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。按,谓八方四正四隅。

 遇艮之八。史曰,是谓艮之随言,六二爻也。余五爻皆变。凡易用六不用八。八,少阴不变
"面"字解释:面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庞。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。脸”是魏晋时期才出现,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,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”本义脸)

 同本义 

 面,颜前也。--《说文》

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。--《周礼·撢人》

 私面私献。--《周礼·司仪》

 大辂在宾阶面。--《书·顾命》

 必唾其面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满面尘灰烟火色。--唐·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
 女之靧面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椎髻仰面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又如面不厮睹(脸不对着看,表示生气);颜面(脸面;脸部;体

 面(靣)miàn

 ⒈脸,头的前部~孔。颜~。~不改色。

 ⒉直接接触,当着本人在场~谈。当~说。

 ⒊朝着,脸对着~向。~山而居。

 ⒋部位,方向前~。里~。右~。四~八方。~ ~俱到。

 ⒌东西的外表地~。鞋~子。被盖~儿。

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,有长有宽没有厚~积。平~。

 ⒎量词三~旗帜。两~镜子。

 ⒏

 ①脸面,面子没有~目见人。

 ②相貌,脸的形状~目可憎。

 ③〈喻〉事物的景象状态~目一新。

 ⒐

 ①体面怕丢~子。

 ②情面秉公执法,不讲~子。

 ③东西的外表桌~子。
"受"字解释:受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,表示传递东西。本义接受;承受)

 同本义 

 受,相付也。--《说文》”王筠曰手部授,人部付,皆曰予也。”今以付说受,则是受授同字矣。”

 受其币。--《周礼·天官·司书》

 主妇拜受爵。--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

 则受之。--《周礼·司干》。注取藏之。”

 受以小功衰。--《仪礼·丧服》。注犹承也。”

 颛顼受之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承也。”

 釜十五,吾受,而宫出之以百。--《管子·海南》

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臣

 受shòu

 ⒈接纳~纳。接~。承~。不~礼物。~教育。

 ⒉遭到遭~。~伤。~寒。~湿。~累。

 ⒊忍耐忍~。~得起。

 ⒋中,适合,得益,舒服~听。~用。享~。
"敌"字解释:敌 

 (形声。从攴,啇声。本义匹敌;对等)

 同本义 

 敌,仇也。--《说文》

 敌,匹也。--《尔雅》

 四国之兵敌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强弱等也。”

 且夫自敌以下。--《国语·楚语》

 敌国宾至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

 敌则能战之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;敌体(彼此地位相等,不分上下);敌礼(平等的礼节);匹敌(谓才艺相当);势均力敌

 抵抗;抵挡 

 (司马懿)乃魏之名将,恐汝不能敌之。--《三国演义》

 又如敌不住;寡不敌众

 攻击 

 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。--《聊斋志异

 敌 dí

 ①仇敌~人、抗~。

 ②对抗;抵拒所向无~。

 ③同等;相当势均力~。

 【敌敌畏】〈外〉一种有机磷杀虫剂,为稍带芳香臭体的无色透明液体。

 【敌酋】敌人的头子。

 【敌人】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