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小不忍则乱大谋

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。

小不忍则乱大谋

读音(发音):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

详细解释(意思):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论语·卫灵公》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

示例:

第五个字为"乱"的成语

第六个字为"大"的成语

第七个字为"谋"的成语

成语"小不忍则乱大谋"逐字解释

"小"字解释:小 

 (象形。据甲骨文,象沙粒形。小篆析为会意。从八,从|。本义细;微。与大”相对)

 同本义 

 小,物之微也。--《说文》

 小往大来。--《易·泰》。疏阴生消耗,故称小。”

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。--《庄子·列御寇》。注细巧入人为小言。”翱

 噂彼小星。--《诗·召南·小星》

 受小球大球。--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

 怨不在大,亦不在小。--《书·康诰》

 又如小鹿儿(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);小录(新科进士的题名录);小

 小xiǎo

 ⒈跟"大"相对

 ①面积、范围小的~山。~国。~块田。

 ②量少的~量。~数。~雨。一~点。

 ③程度浅的~学生。

 ④声音低的~声。

 ⑤年幼的,排行最末的~孩子。~妹妹。

 ⑥谦词~弟。~女。~号。

 ⒉轻视~看。

 ⒊稍微~试锋芒。

 ⒋时间短~住。~歇。

 ⒌

 ⒍

 ①矮小的人~人国(童话)。

 ②旧时指被统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。

 ③人格卑鄙的人无耻~人。

 ⒎

 ①戏曲、杂技中的丑角。

 ②〈喻〉轻浮,不顾廉耻的人跳梁~丑。

 ⒏

 ①寻常非同~可。

 ②旧时谦称自己~可愿往。

 ⒐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忍"字解释:忍 

 (形声。从心, 刃声。本义 忍耐、 容忍)

 同本义 

 忍,能也。--《说文》

 忍,耐也。--《广雅》

 是可忍也。--《论语·八脩》。皇疏忍,犹容耐也。”

 强力忍垢,吾不知其他也。--《庄子·让王》

 吾子忍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 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 忍所私以行大义。--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

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又如忍事(以忍耐态度面对各种事情);忍容(容忍);忍顺(忍耐顺受;忍耐顺从);忍从(忍受顺从);忍羞(忍受羞辱);忍气(忍受别人的欺侮);忍垢(忍受污

 忍rěn

 ⒈耐,抑制,感情不让表现出来~耐~受。~气。~痛。容~。

 ⒉残酷,狠心残~。~心。于心不~。

 忍rèn 1.通"韧"。 2.通"认"。认识。
"则"字解释:则 

 (会意。金文从鼎,从刀。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,以便让人遵守。本义准则,法则)

 同本义 

 则,等画物也。--《说文》

 则,法也;则,常也。--《尔雅》

 根天地之气,寒暑之和,水土之性,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,虽不甚多,皆均有焉,而未尝变也,谓之则。--《管子·七法》

 均守平则。--《周礼·大司马》

 法则以驭其官。--《周礼·太宰》

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。--《周礼·太史》。注亦法也。”

 有物有则。--《诗·大雅·庶民》

 天不变其常,地不易其则。--《管子·形势》

 又如则天(以天为

 则zé

 ⒈规则,规律,制度准~。法~。总~。细~。

 ⒉榜样,模范以身作~。

 ⒊效法~先人之法。

 ⒋就,便,那么有~改之,无~加勉。唇亡~齿寒。

 ⒌却(〈表〉转折)今~不然。

 ⒍乃,是,就是(〈表〉肯定判断)此~岳阳楼之大观也。

 ⒎做,作,常见于古小说中~甚(做什么)?不~声。

 ⒏连词。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~百姓疾之,外~诸侯叛之。响了预备铃,~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。

 ⒐假若,假使今~来,沛公(刘邦)恐不得有此。

 ⒑量词,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~。试题五~。新闻三~。

 ⒒在一、二、三等数字后,表示列举事项一~屋少,二~人多,故住房紧张。

 ⒓

 则zhī 1.姓。
"乱"字解释:乱 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。是乱”的本字。本义理丝)

 同本义 

 人以一手持丝,又一手持互以收之,丝易乱,以互收之,则有条不紊,故字训治训理也。--杨树达《积微居小学述林》

 治理 

 予有乱臣十人。--《论语》

 又如乱政(治理政务;干扰、败坏政治)

 扰乱;打乱;使乱 

 行拂乱其所为。--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 沽名乱政。--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

 与江水乱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 又如乱行(打乱了的行列);乱目(扰乱视觉);乱神(扰乱心神)

 淫乱,

 乱(亂)luàn

 ⒈无秩序,无条理纷~。杂~。~七八糟。

 ⒉骚扰,战争动~。叛~。扰~。兵~。

 ⒊混淆以假~真。

 ⒋任意,随便~说~动。

 ⒌男女关系不正常淫~。

 ⒍
"大"字解释:大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大小的大”)

 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小”相对 

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
 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
 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
"谋"字解释:谋 

 (形声。从言,某声。本义考虑;谋划)

 同本义(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) 

 虑难曰谋。--《说文》

 聪作谋。--《书·洪范》

 咨难为谋。--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

 谁适与谋。--《诗·小雅·苍伯》

 在事为诗,未发为谋。--《春秋·说题辞》

 心思为谋。--《论衡·超奇》

 谋及子孙,可谓死君乎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未能远谋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肉食者谋之。

 聚室而谋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谋诸漆工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
 又如谋谟殚神(筹谋划策,竭尽全力);不谋而合;合谋(

 谋móu

 ⒈计划,计策,主意~划。~略。计~。足智多~。

 ⒉商议,商量不~而合。

 ⒊设法寻求为人民~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