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惨不忍言

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。

惨不忍言

读音(发音): cǎn bù rěn y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。

出处(典故):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,百姓死亡流离,如水愈深,如火愈热,往往赤地千里,炊烟断绝,易子而食,惨不忍言。”

示例:

成语"惨不忍言"逐字解释

"惨"字解释:惨 

 (形声。从心,参声。本义残酷,狠毒)

 同本义 

 惨,毒也。--《说文》

 惨毒行于民。--《汉书·陈汤传》

 苛惨失中。--《后汉书·周纺传》。注虐也。”

 惨如蜂虿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 又如惨虐(残酷暴虐);惨无人理(惨无人道)

 悲痛;伤心 

 惨于腹。--《列子·杨朱》。释文惨,痛也。”

 惨怛于心。--《汉书·元帝纪》。师古曰惨,痛也。”

 醉不成欢惨将别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死事之惨,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。--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·序

 惨 cǎn

 ①悲惨;凄惨~状。

 ②程度严重~败。

 ③凶恶;狠毒~无人道。

 【惨不忍睹】悲惨得令人看不下去。睹看见。

 【惨怛】悲哀伤心的样子。

 【惨淡经营】费尽苦心从事某种工作或事业。惨淡境况困难或苦思极虑。经营规划从事。

 【惨景】悲惨的情形。

 【惨境】悲惨的境地。

 【惨剧】惨痛的事件。

 【惨绝人寰】人世间从未有过的悲惨(景象、事件等)。形容悲惨达到了极点。人寰人间。

 【惨无人道】残忍凶恶得连一点人性都没有。形容凶恶狠毒到了极点。

 【惨笑】内心痛苦、烦恼而勉强作出笑容。

 【惨重】(损失、伤害)程度极深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忍"字解释:忍 

 (形声。从心, 刃声。本义 忍耐、 容忍)

 同本义 

 忍,能也。--《说文》

 忍,耐也。--《广雅》

 是可忍也。--《论语·八脩》。皇疏忍,犹容耐也。”

 强力忍垢,吾不知其他也。--《庄子·让王》

 吾子忍之。--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 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--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 忍所私以行大义。--《吕氏春秋·去私》

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又如忍事(以忍耐态度面对各种事情);忍容(容忍);忍顺(忍耐顺受;忍耐顺从);忍从(忍受顺从);忍羞(忍受羞辱);忍气(忍受别人的欺侮);忍垢(忍受污

 忍rěn

 ⒈耐,抑制,感情不让表现出来~耐~受。~气。~痛。容~。

 ⒉残酷,狠心残~。~心。于心不~。

 忍rèn 1.通"韧"。 2.通"认"。认识。
"言"字解释:言 

 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舌”字,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。言”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。从言”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。本义说,说话)

 同本义 

 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--《说文》

 志以发言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

 志以定言。--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

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--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言,心声也。--《法言·问神》

 言,口之利也。--《墨子经》

 言者所以在意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具言所闻。--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 趋机而言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言讫不见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

 言yán

 ⒈话语~。诺~。有~在先。~而有信。

 ⒉讲,说~语。~行一致。身教重于~教。

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,也指一句话五~绝句。七~乐府。一~为定。

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(无义)驾~出游(驾驾车)。

 言yàn 1.诉讼。 2.通"唁"。慰问。

 言yín 1.参见"言言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