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计斗负才

比喻才高。

计斗负才

读音(发音): jì dòu fù cá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才高。

出处(典故): 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见宋·无名氏《释常谈·八斗之才》。

示例: 伏以员外断籯积学,~;龟镜词林,梯航陆海。★唐·黄滔《启卢员外浔》

成语"计斗负才"逐字解释

"计"字解释:计 

 (会意。从言,从十。言”有数的意思;十”是整数,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。数数字,所以有计算的意思。本义算账;总计;计算)

 同本义 

 計,会算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计数刚柔也,轻重也,大小也,实虚也,远近也,多少也,谓之计数。--《管子·七发》

 学书计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命农计耦耕事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计亿事。--《国语·郑语》。注算也。”

 计日而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计日以还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而计其长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蹄躰各千计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计jì

 ⒈算,算帐,核算~算。共~。~日程功。

 ⒉测量或检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表温度~。记时~。

 ⒊谋略,策略~谋。~策。~巧。妙~。奇~。

 ⒋谋划,盘算~划。~出万全。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~深远。

 ⒌

 ①争论,较量跟他~较,没意思。

 ②盘算,比较她从不~较个人得失。

 ③商量,打算他们~较了半天,也没结果。
"斗"字解释:斗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两人怒发对打形。本义搏斗)

 搏斗;引申为战斗 

 魕,两士相对,兵杖在后,象魕之形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争也。

 二士对戟为魕。--《古考经说》

 魕,遇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相接之意。

 投身大敌,与之扑斗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又

 彼此错杂,纷纭拿斗,敌枪终不能发。

 又如拳斗;械斗;格斗(紧张激烈地搏斗);斗心(战斗的意志);斗臣(勇健善斗之士);钩心斗角(屋角由屋心伸出来,像与屋心钩在一起。各个屋角相对,像要相互搏斗。用此比喻用

 尽心机,明争暗斗)

 较量,竞赛 

 试与他虫斗

 斗 dǒu

 ①旧时量具。一般是用木板制成的口略大底略小的方形物,有柄。

 ②市斗。等于十市升(市升与公制'升'相等)。

 ③形状略像斗的东西风~、熨~。

 ④形容本是小的东西很大或本是大的东西很小~胆、~室。

 ⑤圆形的指纹。

 ⑥二十八宿之一。通称南斗。

 ⑦北斗星。又见dòu。

 【斗胆】形容大胆(多用作谦辞)。

 【斗方名士】本指爱在斗方(一二尺见方的诗幅画卷)上写诗作画互相标榜的人。借指以风雅自居的无聊文人。

 【斗拱】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有构件。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、屋面之间,用以支承荷载梁架、挑出屋檐,兼作装饰之用。用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。

 【斗室】谦辞。比喻狭小的屋子。

 【斗转参(shēn)横】北斗转向,参星横斜。指天快亮时。

 斗 dòu

 ①对打搏~。

 ②斗争批~。

 ③使动物争斗~鸡、~牛。

 ④比赛争胜~智~勇。又见dǒu。

 【斗鸡】以鸡相斗的游戏。中国民间流传已久。

 【斗蟋蟀】让蟋蟀相斗的游戏。中国在唐代已很盛行。

 【斗争】

 ①矛盾双方互相对抗,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。

 ②用说理、揭发、控诉、批判等方式打击敌对分子或坏人坏事。

 ③努力奋斗。

 【斗智斗勇】敌对或竞赛双方在智谋胆量方面拼搏争胜。

 斗zhǔ 1.舀水的勺子。 2.量词。 3.通"主"。
"负"字解释:负 

 (会意。从人,从贝。本义恃,即依恃,凭仗)

 同本义 

 负,恃也。从人守贝,有所恃也。--《说文》

 秦贪,负其强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。--《艺文类聚·吴均·与朱元思书》

 昔秦人负恃其众,贪于土地,逐我诸戎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

 其异姓负彊而动者,汉已幸胜之矣。--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

 守自负年德,易之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又如负固(依仗地势险固);负固不悛(依凭险阻而不悔改);负宠(依仗宠爱);负学(依恃才学);负险(凭借险固的地形);负势(依仗权势)

 是犹使蚊负山。--《

 负 fù

 ⒈输,败,跟"胜"相对三胜二~。

 ⒉背~粮。~荷。~载。~荆请罪。〈引〉担任~责尽职。~有重任。

 ⒊遭受~屈。~轻伤。

 ⒋仗恃,依靠~嵎顽抗。~险固守。

 ⒌具有久~盛名。

 ⒍违背,背弃~约。忘恩~义。

 ⒎欠~债。

 ⒏小于零的~数。

 ⒐相对的两方面之反面,跟"正"相对~电。~极。

 ⒑

 【负气】赌气。

 ⒒

 【负疚】自己觉得惭愧不安。
"才"字解释: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一横表示土地,下面象草木的茎(嫩芽)刚刚出土,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。本义草木初生)

 同本义 

 才,草木之初也。--《说文》

 有才能;有本领 

 试使斗而才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才郎(有才学的郎君);才哲(才智卓越的人);才雄(杰出的人才);才英(指才华杰出的文人);才杰(杰出的人才)

 才 

 才力;才能 

 任人之才。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

 虽才高于世,而无骄尚之情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才伐(才力门望);

 才 cái

 ①才能怀~不遇。

 ②有才能的人奇~。

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~走。

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(前面常用'只有、必须'或含有此类意思)只有你作这事,我~放心。

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,我~知道迷路了。

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~来

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,次数少,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~三岁。

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(句尾常用'呢'字)他唱得~好呢!

 ⑨姓。

 【才华】表现出来的才能(多指文艺方面)~出众。

 【才略】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~过人。

 【才气过人】才华超过一般人。

 【才识】才能和见识。

 【才疏学浅】见识少,学问不深(多用做自谦语)。

 【才思】指文艺创作的能力~敏捷。

 【才智】才能和智慧。

 【才子】具有很高才干的人。

 才zāi 1.语气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