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达观知命

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;命命运;知命指知天命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,任凭命运摆布,无所烦恼。

达观知命

读音(发音): dá guān zhī mì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;命命运;知命指知天命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,任凭命运摆布,无所烦恼。

出处(典故): 茅盾《幻灭》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,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。天快亮时,她也沉沉入睡了。”

示例: 你可不能有~的思想。

成语"达观知命"逐字解释

"达"字解释:达 

 (形声。从辵,羍声。本义道路畅通)

 同本义。泛指畅通 

 达,行不相遇也。--《说文》

 达,通也。--《广雅》

 左右达为夹室,所以相隔。--《礼记·内则》

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。--《国语·吴语》

 达四聪。--《虞书》

 达于河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七曰达吏。--《周礼·大宰》

 下达。--《仪礼·士昏礼》

 天下达道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唯恐道途显晦,不相通达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
 屋极有窗以达气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又如四通八达;达越(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);达乡(相对而畅达的窗户)
"观"字解释:观 

 (形声。从见,雚声。本义仔细看)

 同本义

 观,谛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观,视也。--《广雅·释诂一》

 观者如市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 观于大海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;浴,薄而观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 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吴王从台上观,见且斩爱姬,大骇。--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

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。--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
 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--明·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观觑(

 观(觀)guān

 ⒈看~看。~赏。登楼~望。袖手旁~。

 ⒉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世界~。正确的~点。她很乐~。

 ⒊看到的景物和景象美~。奇~。

 观(觀)guàn

 ⒈道教的庙宇纯阳~(纯阳传说中的吕洞宾)。

 ⒉楼台之类台~。
"知"字解释:知 

 (会意。小篆字形,从口矢。段玉裁识敏,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。”意思是认识、知道的事物,可以脱口而出。本义知道)

 同本义 

 知,识也。--《玉篇》

 知汝远来应有意。--唐·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
 心徹为知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?此谋反耳。--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 不知何氏女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

 日知基所亡。

 汝亦知射。--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不知几千里。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知其不可而为之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又如知不到(不知道);知风(知道情况

 知zhī

 ⒈晓得,明了~晓。~道。~己~彼。

 ⒉使知道通~。告~。

 ⒊感觉,认识到~觉。

 ⒋见识,学识,学问~识。求~。真~。

 ⒌了解相~。〈引〉相亲新~。~己。~音。~心人。

 ⒍主持,主管~县、~事(旧时指县长)。

 ⒎〈古〉通"智"。聪明,智慧。

 ⒏

 ⒐

 知zhì 1.聪明;智慧。 2.姓。春秋时晋有知罃。
"命"字解释:命 

 (会意。从口从令。表示用口发布命令。本义指派;发号)

 同本义 

 命,使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按在事为令,在言为命,散文则通,对文则别。令当训使也,命当训发号也。”

 出君下臣名曰命。--汉·蔡邕《独断》

 语下命者,制令也。--《贾子·礼容》

 凡尊者之言曰命。--《文选·闲居赋序》注

 维君子命。--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

 某固辞不得命。--《仪礼·燕礼》

 命田舍东郊。--《吕氏春秋·孟春纪》。注命,令也。”

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。--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

 命mìng

 ⒈生命,生物的生活能力活~。救~。短~而亡。

 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~令。任~。

 ⒊取名~名。~题。

 ⒋指派,使用~他去办。欣然~笔。

 ⒌迷信者所谓"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贵贱、生死"等瞎说生来就~苦。算~骗人钱财。

 ⒍

 ⒎

 命màn 1.轻慢;轻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