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遣愁索笑

消愁求乐。

遣愁索笑

读音(发音): qiǎn chóu suǒ xi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消愁求乐。

出处(典故): 清孙原湘《序》履园主人于灌园之暇,就耳目所睹闻,著《丛话》二十卷,间以示予曰‘吾以是遣愁索笑也。’”

示例:

成语"遣愁索笑"逐字解释

"遣"字解释:遣〈动〉

 同本义 

 遣,纵也。--《说文》

 遣之日读诔。--《周礼·太史》。注谓祖庙之庭,大奠将行时也。”

 大丧饰遣车。--《周礼·巾车》

 书遣于策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

 遣车视牢具。--《礼记·杂记》。送葬载牲体之车也。”

 遣车一乘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人臣赐车马者,乃得有遣车”。按,此字古专于用凶礼。

 又如遣俘(遣还俘虏);遣还(犹遣返)

 派。派去 

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权意不欲遣质。--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注

 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,征其

 遣qiǎn

 ⒈差,派差~。派~。~兵。~将。

 ⒉送,打发~送。~返。~使。

 ⒊消散,排除~闷。消~。排~。

 ⒋〈古〉指官吏遭谪贬在~中。

 遣qiàn 1.古时随葬之物。 2.指遣策。 3.古代将葬时祭奠。
"愁"字解释:愁 

 (形声。从心,秋声。字亦作愀”。本义忧虑,发愁)

 同本义 

 愁,忧也。--《说文》

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见善愀然。--《荀子·脩身》

 哀而不愁,乐而不荒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

 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--李白《菩萨蛮》

 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胡。--辛弃疾《菩萨蛮》

 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--李白《秋浦歌》

 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--高适《别董大》

 又如不愁吃,不愁穿;愁坐(含忧默坐);愁思(忧愁的心绪);愁绝(忧愁到极点);愁怀勃勃(心中有万端愁绪;非常忧戚

 愁 chóu

 ①忧虑发~、这事真~死人了。

 【愁肠百结】形容极度忧愁。

 【愁眉锁眼】形容十分忧愁、苦恼的样子。

 【愁绪】忧愁的情绪不觉一股、涌上心头。

 【愁云惨淡】见【愁云惨雾】。

 【愁云惨雾】形容令人忧愁的凄惨景象。又作愁云惨淡、云愁雾惨。

 愁chóu

 ⒈忧虑忧~。发~。莫~。无忧无~。

 ⒉形容景象惨淡、凄惨~雾。~云。

 愁qiǎo 1.容色改变貌。

 愁jiū 1.敛束。 2.聚敛。
"索"字解释:索 

 (会意。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。于省吾认为是绳索。本义大绳子)

 同本义 

 索,草有茎叶可作绳索。--《说文》

 其次关木索,被箠楚受辱。--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

 鹿裘带索,鼓琴而歌。--《列士·天瑞》

 追讨南度河,使军吏田晏、夏育慕先登,悬索相引。复战于罗亭,大破之。--《后汉书·段颍传》

 昼尔于茅,宵而索総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又如索苇(用苇作成的绳索);索头(绳头);索桥(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)

 人的发辫 

 法度 

 皆启以商政,疆以周索。--《

 索suǒ

 ⒈粗大的绳子竹~。铁~桥。麻~子。

 ⒉求取,搜寻求~。搜~。

 ⒊要,讨取~要。~取。~价。~钱。

 ⒋尽,毫无蓄积~。~然无味。

 ⒌孤独~居。

 ⒍

 ⒎
"笑"字解释:笑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竹,从夭。杨承庆曰,竹得风其体夭屈,如人之笑”。字或从竹,从夭。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)

 同本义 

 笑,喜也。--《说文》。杨承庆曰竹得风,其体夭屈,如人之笑也。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。”

 竹为乐器,君子乐然后笑也。--《字林》。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,本义犬狎人声也。从犬,箾省声。”

 一握为笑。--《易·萃》

 载笑载言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言笑晏晏。

 两小儿笑曰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。--《论语·宪问》

 止增笑耳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笑而止之。--《

 笑(哾)xiào

 ⒈露出喜悦的表情,发出欢乐的声音微~。大~。~逐颜开。

 ⒉指讥笑,嘲笑耻~。莫见~。别取~他。

 ⒊

 ⒋

 ①能使人发笑的话。

 ②轻视,讥讽净闹~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