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哲人其萎

指贤人病逝。

哲人其萎

读音(发音): zhé rén qí wěi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贤人病逝。

出处(典故):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泰山其颓乎,梁木其坏乎,哲人其萎乎!”

示例: 学人文人同声哀悼,‘泰山其颓,~’的成语,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。★叶圣陶《乡里善人》

哲人其萎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哲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萎"的成语

成语"哲人其萎"逐字解释

"哲"字解释:哲 

 (形声。从口,折声。本义聪明,有智慧) 同本义 

 哲,知也。--《说文》。古文从三吉(嚞),字亦作喆。作悊

 哲,智也。--《尔雅》

 世有哲王。--《诗·大雅·下武》

 哲夫成城,哲妇倾诚。--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

 敷求哲人。--《书·伊训》

 或悊或谋。--《汉书·叙传》

 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--《书·皋陶谟》

 又如哲士(聪明智慧、见识超常的人);哲子(贤明的人);哲艾(指明达的老人);哲母(贤明的母亲);哲匠(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);哲明(贤明的宰相、辅臣);哲夫(足智多谋的

 人);哲思(精深敏捷的思虑);哲妇(多谋

 哲(喆)zhé

 ⒈聪明,有才能,智慧卓越的人贤~。先~。~人。

 ⒉
"人"字解释:人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侧面站立的人形。人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)

 同本义 

 人,天地之性最贵者也。此籀文象臂胫之形。--《说文》

 故人者,天地之德,阴阳之交,鬼神之会,五行之秀气也。故人者,天地之心也,五行之端也,食味,别声,被色,而生者也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
 有七尺之骸、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,倚而食者,谓之人。--《列子·黄帝》

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。--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
 又如人王(人中之王);人满(人多);人寰(人世);人欲(人的嗜欲);人

 人rén

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~类。

 ⒉指每一个人~手一册。~自为战。

 ⒊指别人,他人助~为乐。专门利~。

 ⒋指人的品质、表现那个~挺好。

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~。

 ⒍指人的身体~不舒服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⒒

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、培养、管理、调配、奖惩等工作~事工作。

 ②人的离合、境遇、存亡等~事变化。

 ③人情事理不懂~事。

 ④人的意识不省~事。

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~事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①人的道德品质~格高尚。

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~格。

 ⒖
"其"字解释:其〈名〉

 通期”。期限 

 既辱且危,死其将至。--《易·系辞下》

 其 〈代〉

 (形声。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,即箕”本字。金文又加声符丌”,变成其”。本义簸箕。今字作箕”。其”假借为代词他、他们、那等)

 彼、他 

 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--《师说》

 又如独善其身

 她 

 它 

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,又希望其无。--鲁迅《祝福》

 他们;她们;它们 

 他的 

 他日归,则有馈其兄生鹅者。--《孟子·

 其qí

 ⒈第三人称代词。他(她、它),他的,他们,他们的~貌不扬。劝~自力。促~成功。人尽~才。各得~所。

 ⒉指示代词。那(这),那(这)些,那(这)样不乏~人。确有~事。

 ⒊连词。如果,假使若~为难,你就不去。

 ⒋文言助词。〈表〉揣测、反问、期望、命令等~奈我何?尔~勉之。

 ⒌虚指,无实在意义北风~凉。夸夸~谈。

 ⒍

 ⒎

 ⒏

 ⒐

 ⒑

 其jī 1.助词。用于疑问代词之后,表疑问语气。 2.用于地名。 3.用于人名『代有审食其﹑郦食其。

 其jì 1.助词。常用在"彼"之后。
"萎"字解释:萎 

 (形声。从苃,委声。本义

 同本义 

 萎,蔫也。--《广韵》

 萎,草木枯死。--《集韵》

 虽萎绝其何伤兮,哀众芳之芜秽。--《楚辞·离骚》

 萎,草木菸也。--《一切经音义》九引声类

 无木不萎。--《诗·小雅·谷风》

 又如萎绝(草木枯落);萎枯(干枯);萎败(枯萎);萎悴(枯萎;憔悴)

 引申指病危 

 哲人其萎乎?--《礼记·檀弓上》。注萎,病也。”

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!--《楚辞·离骚》

 又如萎约(身体患病并陷穷困);萎折(死亡);萎哲(指有才智者之死亡);萎绝(死亡;消亡)

 萎wěi

 ⒈干枯衰落~谢。枯~。气~。衰~。

 ⒉颓丧,不振作~(委)靡。

 ⒊

 ①体积缩小,还可能变形。

 ②衰退日趋~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