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狼顾鸱踤

如狼凶视,如鸱峙立。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。

狼顾鸱踤

读音(发音): láng gù chī yí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如狼凶视,如鸱峙立。比喻凶暴者伺机欲动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北史·魏纪一论》明元承运之初,属廓定之始,于时狼顾鸱踤,犹有窥觎,加以天赐之末,内难尤甚。”

示例:

狼顾鸱踤成语接龙

第三个字为"鸱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踤"的成语

成语"狼顾鸱踤"逐字解释

"狼"字解释:狼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狼)

 同本义 

 狼,似犬,锐头,白颊,高前广后。--《说文》

 并驱从两狼兮。--《诗·齐风·还》

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,狡猾、贪婪,对牛、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,有时袭击人类,尤其在成群的时候。如狼卜(相传狼必先卜方向,然后觅食);狼卜食(传说狼觅食,

 先卜方向);狼子(狼崽子。比喻凶暴狠毒的人);狼毫(狼毛。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);狼犬(狼和犬。亦称狼狗”。一种外形如狼的狗。性凶猛,嗅觉灵敏);狼牙(狼的牙齿);

 狼虎(狼与虎;比喻凶恶残暴的人)

 即倆人 

 狼láng

 ⒈野兽之一,形状像狗,但嘴较尖,耳朵直立,尾巴下垂。毛通常为黄褐色,两颊有白斑。性狡猾凶狠,昼伏夜出,捕食野生动物,有时伤害人、畜。狼的皮毛可做衣褥等。狼

 已稀少,禁止猎杀。

 ⒉[狼狈]

 ①疲惫,窘迫或尴尬的样子~狈不堪。

 ②相互勾结干坏事~狈为奸。

 ⒊[狼烟]〈古〉报警烧的烽火,传说用狼粪燃烧成烟。〈喻〉战乱或境外敌人进扰。

 ⒋[狼藉]也作[狼籍]。坏,杂乱,乱七八糟声名~藉。杯盘~藉。

 狼lǎng 1.见"狼犺"。

 狼làng 1.地名用字。 2.见"狼汤渠"。
"顾"字解释:顾 

 (形声。从页,头。表示与头有关。雇声。本义回头看)

 同本义 

 顾,环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顾瞻周道。--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

 眷言顾之,潸焉出涕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
 车中,不内顾,不疾言,不亲指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
 庄子持竿不顾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友人惭,不下引之。元方入门,不顾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 荆轲顾笑武阳,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。”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又如顾瞻(回首环视;眷顾;关照);顾盼生辉(一

 顾gù(顧)

 ⒈回头看瞻前~后。〈引〉看左~右盼。环~四周。

 ⒉注意,照管,关心~全大局。照~。关~。奋不~身。

 ⒊探望,拜访三~茅庐。

 ⒋商店称来买货物的善待~客。优惠老~主。

 ⒌文言副词。却,反而~力不足耳。足反居上,首~居下(首头)。

 ⒍

 ⒎

 ⒏
"鸱"字解释:鸱 

 (形声。从鸟,氐声。本义一种凶猛的鸟,鹞子。又名鹞鹰、老鹰、鸢鹰)

 同本义 

 猫头鹰一类的鸟。又名鴞角鸱、怪鸱、鸺鸱

 用皮革制作的酒囊。鸱夷”的略称 

 鸱吻

 

 鸱鸮,鸱枭

 

 鸱chī

 ⒈一种凶猛的鸟,又叫"鹞鹰",已少见, 要保护,禁止猎杀。

 ⒉

 ①〈古〉指鹪鹩,一种小鸟。

 ②猫头鹰一类的鸟。

 ⒊
"踤"字解释:踤zhì 1.踞。 2.止。 3.犹立。 4.积,具备。 5.置。 6.通"特"。特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