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狼顾狐疑

指左顾右晄,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。狼顾,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;狐疑,狐狸本性多疑。

狼顾狐疑

读音(发音): láng gù hú y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左顾右晄,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。狼顾,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;狐疑,狐狸本性多疑。

出处(典故): 孙中山《布告全国同胞书》行事或虎头鼠尾,而存心复狼顾狐疑。”

示例:

成语"狼顾狐疑"逐字解释

"狼"字解释:狼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狼)

 同本义 

 狼,似犬,锐头,白颊,高前广后。--《说文》

 并驱从两狼兮。--《诗·齐风·还》

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,狡猾、贪婪,对牛、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,有时袭击人类,尤其在成群的时候。如狼卜(相传狼必先卜方向,然后觅食);狼卜食(传说狼觅食,

 先卜方向);狼子(狼崽子。比喻凶暴狠毒的人);狼毫(狼毛。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);狼犬(狼和犬。亦称狼狗”。一种外形如狼的狗。性凶猛,嗅觉灵敏);狼牙(狼的牙齿);

 狼虎(狼与虎;比喻凶恶残暴的人)

 即倆人 

 狼láng

 ⒈野兽之一,形状像狗,但嘴较尖,耳朵直立,尾巴下垂。毛通常为黄褐色,两颊有白斑。性狡猾凶狠,昼伏夜出,捕食野生动物,有时伤害人、畜。狼的皮毛可做衣褥等。狼

 已稀少,禁止猎杀。

 ⒉[狼狈]

 ①疲惫,窘迫或尴尬的样子~狈不堪。

 ②相互勾结干坏事~狈为奸。

 ⒊[狼烟]〈古〉报警烧的烽火,传说用狼粪燃烧成烟。〈喻〉战乱或境外敌人进扰。

 ⒋[狼藉]也作[狼籍]。坏,杂乱,乱七八糟声名~藉。杯盘~藉。

 狼lǎng 1.见"狼犺"。

 狼làng 1.地名用字。 2.见"狼汤渠"。
"顾"字解释:顾 

 (形声。从页,头。表示与头有关。雇声。本义回头看)

 同本义 

 顾,环视也。--《说文》

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顾瞻周道。--《诗·桧风·匪风》

 眷言顾之,潸焉出涕。--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

 车中,不内顾,不疾言,不亲指。--《论语·乡党》

 庄子持竿不顾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友人惭,不下引之。元方入门,不顾。--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 荆轲顾笑武阳,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,未尝见天子,故振慑。”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又如顾瞻(回首环视;眷顾;关照);顾盼生辉(一

 顾gù(顧)

 ⒈回头看瞻前~后。〈引〉看左~右盼。环~四周。

 ⒉注意,照管,关心~全大局。照~。关~。奋不~身。

 ⒊探望,拜访三~茅庐。

 ⒋商店称来买货物的善待~客。优惠老~主。

 ⒌文言副词。却,反而~力不足耳。足反居上,首~居下(首头)。

 ⒍

 ⒎

 ⒏
"狐"字解释:狐 

 (形声。从犬,瓜声。本义狐狸)

 同本义 

 朕狐疑。--《汉书·文帝纪》。注狐性多疑,每渡冰河,且听且渡,故言疑者称狐疑。”

 小狐汔济。--《易·未济》

 狐鸣呼曰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狐裘不暖锦衾薄。--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 狐凭鼠伏。--《广东军务记》

 又如狐丘(狐穴居之小山);狐白(狐腋下的白毛);狐兔(狐和兔);狐仙(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,化为人形,与人来往)

 喻坏人,小人 

 狐hú

 ⒈通称"狐狸",属受保护的动物,禁止猎杀。它的形状略像狼,面部较长,吻尖,尾长,尾毛蓬松。尾部能分泌恶臭,遇敌时从肛门放出,乘机逃跑。毛多为赤褐色。性狡猾,

 多疑,昼伏夜出,捕食鼠、鸟、家禽等。毛皮柔软,可做衣、帽等。今已能人工养殖。

 ⒉

 ⒊

 ⒋
"疑"字解释:疑 

 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子止匕,矢声。止,不通。子,幼子。幼子多惑。本义怀疑)

 同本义 

 疑,惑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时至而疑。--《周书·王佩》

 疑邻人之父。--《韩非子·说难》

 吾尝疑乎是。--唐·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疑是地上霜。--唐·李白《静夜思》

 自疑身外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汝腹中之物,佘疑其女也。--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 又如疑思(疑虑);疑影(怀疑;疑团);疑猜(怀疑猜测);疑龊(疑惑);疑狐(怀疑;狐疑);疑念(因怀疑而思索

 疑yí

 ⒈猜忌,不信~惑。~心。怀~。猜~。见~。~神~鬼。半信半~。

 ⒉不分明,难于断定、难于解决的~问。~难。~案。

 ⒊犹豫不决~行无成。~事无功。

 疑níng 1.安定;止息。 2.凝聚;集结。亦指集结的部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