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判若云泥

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。

判若云泥

读音(发音): pàn ruò yún n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。

出处(典故): 唐·杜甫《送韦书记赴西安》诗夫子歘通贵,云泥相望悬。”

示例:

成语"判若云泥"逐字解释

"判"字解释:判〈动〉

 (形声兼会意。从刀,半声。从刀,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。半”是把牛分开。本义分,分开)

 同本义 

 判,分也。--《说文》

 继犹判涣。--《诗·周颂·访落》

 纪于是乎判。--《左传·庄公三年》

 若七德离判,民乃携贰。--《国语·周语中》

 遂判为十二,合为七国,威分于陪臣之邦。--柳宗元《封建论》

 又如判割(分割);判妻(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);判散(分散);判礼(分离;分开);判迹(分道而行);判裂(割裂;分离)

 判决 

 太尉判状辞甚巽(恭顺)。--唐·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

 又

 判pàn

 ⒈分辨,断定~别真假。~断情况。

 ⒉分开,显然不同~为十二。~若云泥。

 ⒊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断~案。~决。~罚。~处。
"若"字解释:若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个女人跪着,上面中间象头发,两边两只手在梳发,表示顺从”。本义顺从)

 同本义 

 若,顺也。--《尔雅·释名》

 万民是若。--《诗·鲁颂·阙宫》

 天子是若。--《诗·大雅·焌民》

 有孚禺若。--《易·观》

 钦若昊天。--《书·尧典》

 不逢不若。--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

 又如若时(顺应天时);若淑(温顺而善良)

 如同;像 

 圣人之德,若天之高,若地之普。--《墨子·尚贤中》

 肌肤若 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--《庄子·逍遥游》

 关山度若飞。--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若ruò

 ⒈如,像,似乎欣喜~狂。~明~暗。~即~离。

 ⒉如果,假如~是。天~有情天亦老。

 ⒊你,你的~辈。~翁(你的父亲)。

 ⒋奈~之何?

 ⒌

 ⒍

 若rě 1.见"般若"。 2.见"若干"。
"云"字解释:云 

 (象形。《说文》古文字形。象云回转形。雲”为会意字,从雨,从云。本义云彩。这个意义后作雲”)

 同本义 

 大气中的水蒸气,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,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,叫做云

 雲,山川气也。--《说文》

 地气上为云。--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

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,其名曰云。--《吕氏春秋·明理》

 云集响应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云归而岩穴瞑。--宋·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 又如云瞑(古乐器名);云根(山石。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,故称);云?(传说中的云车);云狐(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

 云(雲)yún

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,成团的在空中飘缸~。乌~。〈喻〉众多~集。

 ⒉

 ⒊说人~亦~。不知所~。

 ⒋文言助词(无义)~何难吁矣。日~暮矣。盖记时也~。

 ⒌有其~益乎?

 ⒍

 ⒎

 ①银河。也叫"天河"。

 ②高空。
"泥"字解释:泥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水,尼声。本义泥水)

 中国古水名,泾水支流,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

 泥,泥水也。出北地郁郅北蛮中。亦曰白马水。一名东河。--《说文》

 北地郡 郁郅县,泥水出北蛮夷中。--《汉书》

 泥土;泥巴 

 厥土惟涂泥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致远恐泥。--《论语》

 存者无消息,死者为尘泥。--杜甫《无家别》

 谁家新燕啄春泥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 泥中死者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又如泥木(土木);泥水(带泥土的水);泥牛(即土牛);泥冈子(土山冈);泥坂(土坡);泥灰(灰土);泥尘(尘土

 泥ní

 ⒈土和水混合的东西烂~。稀~。

 ⒉像泥的东西印~。枣~。土豆~。

 ⒊

 ①有烂泥不好走路途~泞。

 ②淤积的烂泥深陷~泞。

 泥nì

 ⒈涂抹~灶。~墙壁。

 ⒉固执,死板,行不通拘~。~古。致远恐~。

 ⒊软求,缠住不放~他沽酒拔金钗。

 泥nǐ 1.见"泥泥"。

 泥niè 1.通"涅"。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。 2.通"涅"。染黑。参见"泥而不滓"。

 泥nìng 1.见"泥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