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克绍箕裘

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。

克绍箕裘

读音(发音): kè shào jī qiú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学记》良治之子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必学为箕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绍"的成语

成语"克绍箕裘"逐字解释

"克"字解释:克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肩形。整个字形,象人肩物之形。本义胜任)

 同本义 

 克,肩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以肩任物曰克。物高于肩,故从高省,下象肩形。古文亦象肩形。

 佛时仔肩。--《诗·周颂·敬之》。传仔肩,克也。”

 子克家。--《易·蒙》

 邾子克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 周王子克。--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

 伐柯如何?匪斧不克。--《诗·豳风·伐柯》

 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
 又如克当(担当,承受);克堪(胜利);克家(能承担家事);克祚(能继承祖辈的福禄);克家子(克家儿。能继承祖业

 克(

 ⒈至

 ⒋剋、

 ⒈至

 ⒋尅)kè

 ⒈攻破,战胜连~数城。~敌制胜。

 ⒉制伏,抑制~服。~制。奉公~己。

 ⒊约定或限定(时间)~日起程。~期完成。

 ⒋通"刻"。雕刻,苛刻~画。性俭~。

 ⒌能够~勤~俭。~尽职责。

 ⒍消化~食。

 ⒎公制重量单位,旧称"公分"。一千克为一公斤。

 ⒏藏族地区的容量单位,一克青稞约为二十五市斤。也是土地的面积单位,一克约为一市亩。

 克kēi 1.训斥;狠狠批评。 2.方言。抠取。
"绍"字解释:绍 

 (形声。从糸,召声。本义继承;紧密连续)

 同本义 

 绍,继也。--《说文》

 绍庭上下。--《诗·周颂·访落》

 弗念厥绍。--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使寡君之绍续昆裔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不绍叶公之明,而使之悦近而来远。--《韩非子·难三》

 以此绍殷,是以乱易暴也。--《吕氏春秋·诚廉》

 绍复先王之大业。--《书·盘庚》

 又如绍真(继承正统;统一天下);绍天明命(承受上天之命);绍衣(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);绍兴(继续发扬光大;另县名)

 介绍,为人引见,使相互认识 

 绍我周王见休。

 绍shào

 ⒈继续,接续~述。~世而起。

 ⒉联系~介。介~。

 绍chāo 1.缓慢。
"箕"字解释:箕 

 (形声。从竹,其声。本义簸箕,扬米去糠的器具)

 同本义 

 箕,簸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箕自乡而报之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箕去弃物。”

 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又如箕帚(簸箕和扫帚。借指家务);箕裘(簸箕和皮袍。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);箕舌(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,其状如舌);箕敛(以箕收取。苛敛民财)

 畚箕。用竹篾、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

 箕,箕帚也。--《广韵》

 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又如箕畚(畚箕);箕帚(畚箕与扫帚);箕扫(箕帚。扫

 箕jī

 ⒈簸箕。扬谷去秕、扬米去糠等的器具。

 ⒉畚箕。盛垃圾、土石等的工具。

 ⒊不成圆形的指纹。

 ⒋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矶(磯)jī江河等水边上突出的岩石(多见于地名)采石~。燕子~。
"裘"字解释:裘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衣,求声。本义皮衣。古代求”、裘”同字)

 同本义 

 裘,皮衣也。--《说文》

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。--《白虎通·衣裳》

 掌为大裘--《周礼·司裘》。注大裘,黑羔裘。”

 世以为裘者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。注裘孤之属也。”

 良治之子,必学为裘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冬日麑裘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狐裘不暖。--唐·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 裘葛之遗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裘马过世家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裘马甚都(车马衣裘十分华美);裘膻(裘皮和膻气。代指清兵)

 裘qiú皮衣狐~。集腋成~(腋此处指狐狸腋下的皮。〈喻〉积少成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