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三吐三握

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。

三吐三握

读音(发音): sān tǔ sān wò

详细解释(意思):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鲁世家》周公戒伯禽曰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。我于天下亦不贱矣,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。’”

示例:

第四个字为"握"的成语

成语"三吐三握"逐字解释
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吐"字解释:吐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口,土声。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)

 同本义 

 吐,写也。--《说文》

 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--《诗·大雅·焌民》

 然我一沫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。--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

 血入乎牙,不肯吐口。--韩愈《元和圣德》

 机发吐丸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与风水相吞吐。--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 又如吐气纳元(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。吐、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);吐信(吐舌头);吞吐(吞进和吐出);吐沫(吐出沫子);吐茹,吐哺(吐出嘴里食物)

 口说,陈说 

 吐tǔ

 ⒈使东西从嘴里出来~出。~痰入盂。

 ⒉说出,发表~露。~辞。该~真情。

 ⒊开放,出现棉花~絮了。家蚕~丝了。心喜谈月~。

 吐tù呕呕~。上~下泻。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握"字解释:握 

 (形声。从手,屋声。本义攥在手里,执持)

 同本义 

 握,搤持也。--《说文》

 握,持也。--《广韵》

 长尺有握。--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私握臣手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怀少》

 怀瑾握瑜。--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

 手握刀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又如握君(如意的别称);握篆(手握官印);握算(执算筹以计数。亦指谋划);握镜(执持明镜);握节(持守符节。不辱君命);握炭流汤(握炽炭,蹈沸汤。不畏危难,敢于用命)

 屈指成拳 

 终日握而手不掜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又如握固(屈指成拳);握拳透爪(形容愤怒到

 握wò

 ⒈拿住,抓在手里。〈引〉控制住~住。~手。~枪。掌~。

 ⒉量词一~(一把)黄豆。

 握òu 1.古时殓衣的一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