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鸿鹄之志

鸿鹄天鹅,比喻志向远大的人;志志向。比喻远大志向。

鸿鹄之志

读音(发音): hóng hú zhī zh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鸿鹄天鹅,比喻志向远大的人;志志向。比喻远大志向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夫骥骜之气,鸿鹄之志,有谕乎人心者,诚也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
示例: 大丈夫仗~,据英杰之才。★元·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

成语"鸿鹄之志"逐字解释

"鸿"字解释:鸿 

 (形声。从鸟,江声。本义大雁)

 同本义 

 鸿,鹄也。--《说文》

 鸿渐于干。--《易·渐》

 鸿雁于飞。--《诗·小雅·鸿雁》

 又如鸿冥(鸿鸟飞入苍冥);鸿飞(鸿鸟飞翔);鸿爪(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);鸿渐(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。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);鸿嗷(鸿鸟哀鸣,比喻灾民的悲号)

 鹄。即天鹅 

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。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按,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。

 又如鸿骞凤立(鸿鹄高飞,凤凰挺立。比喻超群杰出);鸿翼(天鹅的羽翼);鸿举(天鹅高飞远翔)

 喻指

 鸿hóng

 ⒈大型雁类的泛称。

 ⒉通"洪"¢水禹有功,抑(遏制)下~。

 ⒊大~文。~图。

 鸿hòng 1.见"鸿絧"。
"鹄"字解释:鹄  gu

 箭靶的中心 

 目标,目的 

 此其鹄惟在于刑,其刑惟在于任威斩断,而五官之大法无与焉。--章炳麟《商鞅》

 鹄  he

 通鹤”。鸟名∽科各种禽类的泛称 

 夫鹄不日浴而白,乌不日黔而黑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
 越鸡不能伏鹄卵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王昭楚妃,千里别鹄。--嵇康《琴赋》

 大仪鹄发。--《后汉书·吴良传赞》

 鹄  hu

 (形声。从鸟,告声。本义鸟名。指鸿鹄,又名黄鹄”,俗称天鹅)

 同本义 

 青雀白鹄舫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脱笼

 鹄gǔ

 ⒈箭靶子。

 ⒉见hú、hè。

 鹄hú

 ⒈即"天鹅"。形状像鹅但比鹅大,颈长,全身羽毛呈白色的占多数。分有疣、无疣两类,无疣的鸣声宏亮。现已是受保护的珍禽,严禁猎杀食用~立(静立等候)。燕雀安知

 鸿~之志哉。

 ⒉见gǔ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志"字解释:志 

 (形声。从心,士声。战国文字,从心之,之亦声。意为心愿所往。本义志气,意愿心之所向,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)

 同本义 

 志,意也。--《说文》

 志,德义之府也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

 夫志,气之帅也。--《孟子》

 在心为志。--《毛诗序》

 思虑为志。--《春秋·说题辞》

 志者,臧也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
 志者,欲之使也。--《鬼谷子·阴府》

 诗言志,歌永言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父在观其志。--《论语·学而》

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--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!--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 又曰士志

 志zhì

 ⒈心意,意向,决心诗言~。意~。立~。~在四方。有~者事竟成。

 ⒉记,记住博闻强~。永~不忘。〈引〉表示不忘乔迁~喜。沉痛~哀。

 ⒊记述,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~。碑~。墓~。《三国~》。地方~。

 ⒋记号,标记标~。栽树为~。

 ⒌〈方〉称轻重,量长短用秤~一~。拿尺~一~。

 ⒍

 ⒎

 ①自愿。

 ②志向,意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