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枯枝再春

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。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。

枯枝再春

读音(发音): kū zhī zài chū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。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无名氏《白兔记·团圆》姻缘本是前生定,故令个白兔来引,艰辛,今喜得枯枝再春。”

示例:

成语"枯枝再春"逐字解释

"枯"字解释:枯〈形〉

 (形声。从木,古声。本义枯槁,草木干枯)

 同本义 

 枯,槁木也。--《说文》

 草木蚤枯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
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--白居易《赋得古草原送别》

 草枯鹰眼疾。--唐·王维《观猎》

 载燥荻枯柴。--《资治通鉴》

 菀枯顷刻。--

 八月禾未枯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 又如枯荣(草木的繁荣与凋零◇指盛衰;也指干涸,干竭);枯凋(枯槁凋零);枯索(草木枯萎全无生机);枯梧(枯萎的梧桐;泛指枯木。喻卑小的职位);枯鱼(干鱼;鱼干;比喻处于

 困境的人);枯腊(枯干的肉,指尸体)

 枯kū

 ⒈草木干萎~草。~木逢春。

 ⒉干,无水~干。干~。~井。~竭。

 ⒊没有趣味~坐。~燥。

 ⒋干瘪,憔悴~瘦。容貌~。
"枝"字解释:枝 

 (形声。从木,支声。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)

 同本义 

 枝,木别生条也。--《说文》

 草莇之枝。--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

 千朵万朵压枝低。--唐·杜甫《江畔独步寻花》

 不蔓不枝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明月别枝惊鹊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
 正用一枝鸣。--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》

 又如枝任(树叶多的树枝);枝末(树枝的梢头);枝主(枝条和主干);枝杪(树木枝条的梢头);枝柯(枝条);枝干(树枝和树干)

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

 《诗》云本枝百世。”--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

 又如枝庶(

 枝zhī

 ⒈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~条。树~子。柳~儿。

 ⒉量词(多用于枝状或杆形的)三~梅花。两~铅笔。

 ⒊

 ①〈喻〉细小的,次要的不谈~节小事。

 ②〈喻〉在处理一个问题中又发生的其它问题横生~节。

 ⒋

 枝qí 1.歧,旁出。
"再"字解释:再 

 (会意。小篆从一,冓省。冓”是构”的初文,甲骨文字形,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。本义第二次)

 同本义 

 再,一举而二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冓者,加也。对耦之词曰二,重叠词曰再。

 再刺再宥再赦。--《周礼·司刺》

 樊缨十有再就。--《周礼·巾车》

 酒肉之赐弗再拜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
 过言不再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。注犹不更也。”

 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再战而烧夷陵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再迁为太史令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敌枪再击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

 再zài

 ⒈又一次,第二次~次。~版。~生。~衰三竭。

 ⒉〈表〉事情或动作的重复、继续~现一次。~说一遍。

 ⒊连结两个动词〈表〉先后关系下了班~去公园玩。

 ⒋〈表〉另有补充~有。~则。家里有了电视机、电冰箱,~要就是家用电脑。

 ⒌更,更加~努把力。~仔细点就对了。

 ⒍
"春"字解释:春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草(木),草木春时生长;中间是屯”字,似草木破土而出,土上臃肿部分,即刚破土的胚芽形,表示春季万木生长;屯”亦兼作声符。小篆字形,隶变以后,

 除日”之外,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。本义春。四季的第一季)

 同本义 

 春,推也。从苃屯,从日,苃春时生也。会意,屯亦声…今隶作春字,亦作苮。--《说文》

 春为青阳,春为发生,春秋繁露。春者,天之和也。又春,喜气也,故生。--《尔雅·释天》

 春者何,岁之始也。--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

 为此春酒。--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

 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--孟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