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顿首再拜

顿首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

顿首再拜

读音(发音): dùn shǒu zài bài

详细解释(意思):顿首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勾践顿首再拜曰‘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于骨髓,日夜焦唇干舌,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,孤之愿也。’”

示例:

成语"顿首再拜"逐字解释

"顿"字解释:顿 

 (形声。从页,屯声。从页”,表示与头有关。本义叩头,磕头)

 同本义 

 顿,下首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二曰顿首。--《周礼·大祝》。注拜头叩地也。”

 又如顿颡(屈膝下拜,以额叩地,多在请罪投降时用);顿筑(以头或物撞地);顿头(磕头);顿膝(下跪)

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

 顿足失色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牵衣顿足拦道哭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又如顿脚;顿足(以足跺地。形容着急、悲痛的样子)

 倒下,跌倒 

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又如顿仆(僵仆);顿落(低落);顿碌(折腾);顿毙(倒毙)

 顿 dùn

 ①稍停停~。

 ②忽然;立刻~悟。

 ③用头或手叩地~首。

 ④处理;安置安~。

 ⑤量词。用于吃饭、劝说等行为的次数三~饭。

 ⑥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(zhuó)纸而暂不移动。

 ⑦姓。

 【顿挫】停顿转折。多形容声音和谐悦耳,节奏感强。

 【顿号】标点符号的一种,即'、',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。

 【顿开茅塞】见【茅塞顿开】。

 【顿然】忽然;一下子。

 【顿首】叩头;磕头。旧时多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。

 【顿音】缩短音符时值,使音与音不相连贯的一种奏(唱)法。听起来富于弹跳性。又称断音。

 顿dú 1.见"冒顿"。
"首"字解释:首 

 (象形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头发和头皮,用以表示头盖;下面是眼睛,用以代表面部。本义头)

 同本义 

 首,阳也。--《汉书·天文志》

 首身离兮心不惩。--《楚辞·九歌·国殇》

 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搔首踟蹰。--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

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。--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 以刀劈狼首。--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又如昂首;叩首;搔首;首功(以获敌首论功);首虏(指斩获敌人的首级);首枕其股(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。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);首丘(归葬故乡;

 亦指怀念故乡);首身

 首shǒu

 ⒈头~饰。昂~阔步。俯~帖耳。

 ⒉头头,最大的~领。罪魁祸~。

 ⒊领导人~长。

 ⒋最先,最早,第一~先。~创。~次。~席。~当其冲。~屈一指。

 ⒌方面北~。下~。

 ⒍有罪自陈或出面告发自~。出~。

 ⒎量词。指诗词歌赋等民歌三~。唐诗三百~。

 ⒏

 ⒐

 ⒑

 ⒒

 ⒓

 ①最重要的,第一位的。

 ②首脑~要人物。

 ⒔

 ①为首的人或机关。

 ②国家的主要领导人。
"再"字解释:再 

 (会意。小篆从一,冓省。冓”是构”的初文,甲骨文字形,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。本义第二次)

 同本义 

 再,一举而二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冓者,加也。对耦之词曰二,重叠词曰再。

 再刺再宥再赦。--《周礼·司刺》

 樊缨十有再就。--《周礼·巾车》

 酒肉之赐弗再拜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
 过言不再。--《礼记·儒行》。注犹不更也。”

 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 再战而烧夷陵。--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再迁为太史令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敌枪再击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

 再zài

 ⒈又一次,第二次~次。~版。~生。~衰三竭。

 ⒉〈表〉事情或动作的重复、继续~现一次。~说一遍。

 ⒊连结两个动词〈表〉先后关系下了班~去公园玩。

 ⒋〈表〉另有补充~有。~则。家里有了电视机、电冰箱,~要就是家用电脑。

 ⒌更,更加~努把力。~仔细点就对了。

 ⒍
"拜"字解释:拜 
 
 (会意。从两手,从下。《说文》古文上象两手,乥为下”的古体。《说文》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。”表示双手作揖,或下拜。隶书将乥”(下)并入右边的手”之下而成为拜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。两手合于胸前,头低到手)
 
 同本义 
 
 拜手,稽手。--《书·召诰》。传拜首,首至手。”
 
 拜,服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性》
 
 平衡曰拜。--《荀子·大略》
 
 乐工等罗列上前,连拜且泣。--宋·王傥《唐语林·雅量》
 
 拜送书于庭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 
 后世指下跪叩头。两腿跪地,两手扶地,低
 
 拜 bài
 
 ①授给官职~亮为丞相。(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)
 
 ②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回~。
 
 ③见面行礼表示棕~年。
 
 ④拜访;拜会新住进的王大爷~邻里来了。
 
 ⑤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~师学艺。
 
 ⑥敬辞。用于人事往来~读大作。
 
 ⑦姓。
 
 【拜辞】敬辞。告别。
 
 【拜访】敬辞。访问。
 
 【拜服】敬辞。十分佩服。
 
 【拜会】拜访会见(外交上的正式访问)~总统。
 
 【拜火教】见【祆教】。
 
 【拜伦】(1788-1824)英国诗人。主要作品有长诗《恰尔德·哈洛尔德游记》、长篇诗体小说《唐璜》。
 
 【拜扫】扫墓;墓前祭奠。
 
 【拜上帝会】见【拜上帝教】。
 
 【拜上帝教】洪秀全领导的以宗教为名的农民斗争组织。1843年,由洪秀全、冯云山等创立于广东花县。1851年1月11日,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,掀起太平天国运动。又叫拜上帝会。
 
 【拜望】敬辞。探望。
 
 【拜物教】
 
 ①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形式之一。原始人认为许多物体具有灵性,对之祈祷、祭献,以求得庇护。
 
 ②比喻对某种事物的崇拜、迷信商品~。
 
 【拜洋】崇洋媚外。
 
 【拜谒】拜见;会见。~瞻仰(陵墓、碑碣)。
 
 【拜占庭帝国】罗马帝国分裂后形成的国家之一。中国历史上称为大秦395年,罗马帝国分裂为东、西两部。东罗马帝国定都于君士坦丁堡(今伊斯坦布尔),该城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成,故名。11世纪末,过渡到封建社会。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。
 
 【拜占庭镶嵌艺术】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庭普遍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。采用大理石块,配上金银箔和宝石一起镶嵌,组成富丽而有神秘感的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