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孝悌忠信
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。
孝悌忠信
读音(发音): xiào tì zhōng xìn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。
出处(典故): 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统制显灵救驾》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示例: 人以~是教,家惟礼义廉耻是尚。★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十三回
孝悌忠信成语接龙
第二个字为"悌"的成语
成语"孝悌忠信"逐字解释
"孝"字解释:孝 (形声。从老省,从子。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) 同本义 孝,善事父母者。--《说文》 孝利亲也。--《墨子经》 子爱利亲谓之孝。--《贾子道术》 慈惠爱亲为孝。协时肇享为孝、五宗安之曰孝,秉德不回曰孝。--《周书·谥法》 众之本教曰孝。--《礼记·祭义》 夫孝,德之本也。又,天之经也,民之行也。--《孝经》 孝,文之本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》 孝,礼之始也。--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 中和祗庸孝友。--《周礼·大司乐》 靡有不孝,自求伊祜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 孝悌之义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 孝xiào ⒈旧指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。现指尊敬、奉养父母~敬。~养。 ⒉有关居丧的事。~服。
"悌"字解释:悌〈动〉 (形声。从心,弟声。本义敬爱兄长) 同本义。亦泛指敬重长上 孝悌之义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悌,善兄弟也。--《说文》 弟爱兄谓之悌。--贾谊《道术》 又如悌达(悌顺。敬爱和顺) 悌 〈形〉 和易 如恺悌(和乐平易);悌睦(和睦) 用同体”。亲近 如悌己人(亲信);悌友(兄弟姊妹间亲密和睦) 悌tì尊敬兄长。〈古〉儒家宣扬的是无条件地顺从兄长。
"忠"字解释:忠 (形声。从心,中声。本义忠诚无私,尽心竭力) 同本义 不可谓忠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 忠之属也。(忠,尽力做好本分的事。)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为忠善者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又 志虑忠纯。 君子以为忠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尽心于人曰忠,不欺于己曰信。--宋·司马光《四言铭系述》 又如忠贞廉士(忠诚坚贞廉洁的人);忠孝带(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,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);忠敬(忠诚恭敬)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。--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 又如忠嘉(忠 忠zhōng赤诚无私,尽心竭力赤胆~心。~诚可靠。~贞不渝。~于祖国。~于人民。
"信"字解释:信 (会意。从人,从言。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。本义真心诚意) 同本义 信,诚也。--《说文》 有诸已之谓信。--《孟子》 信,言合于意也。--《墨子经》 信者,诚也。专一不移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。--《国语·晋语》 期果言当谓之信。--《贾子道术》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。--《礼记·经解》 信誓旦旦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 反贼无信!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!--《三国演义》 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信而见疑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则是 信xìn ⒈诚实,不欺骗~守。诚~。讲~用。言而有~。 ⒉确实,可靠,不怀疑~赖。可~。相~。~而有征。~誉第一。 ⒊敬慕,崇奉~仰。~奉。~徒。 ⒋消息,记号~息。报~。喜~儿。放~号枪。 ⒌凭据~物。印~。 ⒍函件书~。送~。介绍~。 ⒎随便~手拈来。闲庭~步。~口雌黄。 ⒏ ⒐〈古〉通"伸"。伸展。 信shēn 1.通"伸"。伸直,伸长。 2.通"伸"。伸张。 3.通"身"。见"信圭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