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东逃西窜

窜逃走、乱跑。逃到东,又窜到西。到处逃窜。

东逃西窜

读音(发音): dōng táo xī cu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窜逃走、乱跑。逃到东,又窜到西。到处逃窜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双凤乱鸣记》二十一出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哄哄兵荒马乱。”

示例:

东逃西窜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逃"的成语

成语"东逃西窜"逐字解释

"东"字解释:东 

 (会意。从木,官溥说,从日在木中。本义东方,日出的方向)

 同本义 

 东,动也。--《说文》

 东方者,动方也,万物始动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
 东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。按日所出也。从日在木中,会意。”

 东君,日也。--《广雅·释天》

 东邻。--《易·既济》。虞注震为东。”

 东方者,阳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--宋·辛弃疾《清平乐·村居》

 又如关东;旭日东升;东夏(指中国东部);东朝(东宫);东极(东方边远之处);东君(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);东坦(女婿);东裔(东
"逃"字解释:逃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兆声。本义逃走,逃跑)

 同本义 

 逃,亡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许由逃之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恒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处于逃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 逃未及远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 脱身以逃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又如逃闪(逃跑藏匿);逃越(逃走);逃生子(逃妾所生之子);逃犯(逃跑的犯人);逃军(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;逃兵)

 逃避,回避 

 少则能逃之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今我逃楚,楚必骄,骄则可与战矣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

 逃(迯)táo

 ⒈逃走,逃跑~亡在外。追捕~犯。

 ⒉避开,躲避~避。~难。躲~。
"西"字解释:西 

 (象形。据小篆字形,上面是鸟的省写,下象鸟巢形。西”是栖”的本字。本义鸟入巢息止)

 同本义 

 西,鸟在巢上,象形。--《说文》

 棹歌惊起乱西禽,女伴各归南浦。--《敦煌曲子词集》

 又如西迟(游息,流连。同栖迟)

 往西走;向西去 

 西通巴蜀。--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何时复西归。--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 从小丘西行……--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西出阳关无故人。--唐·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 又如西上(向西去);西驾(皇帝的车驾西行);西夕(太阳西下而天黑)

 西 

 方位

 西xī

 ⒈方向,日落的一方,跟"东"相对~方。~部。由东到~。

 ⒉泛指欧、美~洋。~餐。~装。
"窜"字解释:窜 

 (会意。从鼠,从穴。老鼠在洞穴里,表示隐匿”、逃窜”。简化为窜”,形声,从穴,串声。本义躲藏)

 同本义 

 奔逃 

 又如逃窜(逃跑流窜);窜亡(逃亡;逃跑);窜走(逃跑;潜逃。奔走;乱跑)

 放逐 

 删改 

 羼杂;混入 

 骚扰 

 窜 cuàn

 ①胡乱跑(用于匪徒、敌军、兽类)抱头鼠~。

 ②放逐;驱逐;贬官。

 ③改动(文字);删改点~。

 【窜改】改动(成语、文件、古书等)。

 【窜红】走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