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逋逃之薮

逋逃逃亡者;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
逋逃之薮

读音(发音): bū táo zhī sǒu

详细解释(意思):逋逃逃亡者;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尚书·武成》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”

示例:

逋逃之薮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逋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逃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薮"的成语

成语"逋逃之薮"逐字解释

"逋"字解释:逋 

 (形声。从辵),甫声。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。本义逃亡,逃跑)

 同本义 

 逋,亡也。--《说文》

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长。--《书·牧誓》

 于伐殷逋播臣。--《书·大诰》

 为天下逋逃主。--《书·武臣》

 六年其逋。--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 狼失声而逋。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又如逋臣(逃亡的大臣);逋逃薮(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);逋客(逃亡的人;避世的人)

 拖欠,欠税 

 逋租宿债勿复收。--沈约《宋书》

 又如逋债(拖延付债);逋租(拖欠租税)

 懈怠;拖延 

 逋 bū

 ①逃;逃亡~逃。

 ②拖欠~债。
"逃"字解释:逃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辵,兆声。本义逃走,逃跑)

 同本义 

 逃,亡也。--《说文》

 许由逃之。--《庄子·外物》

 恒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处于逃。--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

 逃未及远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 脱身以逃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又如逃闪(逃跑藏匿);逃越(逃走);逃生子(逃妾所生之子);逃犯(逃跑的犯人);逃军(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;逃兵)

 逃避,回避 

 少则能逃之。--《孙子·谋攻》

 今我逃楚,楚必骄,骄则可与战矣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

 逃(迯)táo

 ⒈逃走,逃跑~亡在外。追捕~犯。

 ⒉避开,躲避~避。~难。躲~。
"之"字解释:之 

 (会意。象苃过屮。枝茎益大。本义出,生出,滋长)

 同本义 

 之,出也。象苃过屮,枝茎益大有所之,一者,地也。--《说文》

 如语焉而未之然。--《礼记》。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。未之者,未出也。”

 往,朝某方向走,到…去 

 之,适也。--《广雅》

 自伯之东。--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

 之沛公军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之虚所卖之。(虚”同墟”)--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 佯狂不知所之者。--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吾欲之南海,何如?--清·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又如之如(前往);之往(去;

 之zhī

 ⒈到,往由京~川。不知所~。

 ⒉代词。代替人或物爱~重~。取~不尽,用~不竭。

 ⒊代词。这,此,或虚指~子于归(这个女子出嫁)。久而久~。

 ⒋在形容词、名词等之后,跟"的"相当。〈表〉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~家。四分~三。两年~后。羔羊~皮。中国~富强。人民~英勇。

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,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

 ⒍文言虚词~乎者也矣焉哉。
"薮"字解释:薮 

 (形声。从苃,数声。沼泽地带多长草,故从苃。本义湖泽的通称。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)

 同本义 

 薮,大泽也。--《说文》

 十薮。--《尔雅·释地》。李注薮,泽之别名也。”

 薮,物之归也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度山林,鸠薮泽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

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

 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--《书·武成》

 山薮藏疾。--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注薮是草木积聚之处,近山近泽皆得称薮。”

 密迩奸薮。--郭璞《奏

 薮(藪)sǒu

 ⒈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~泽。

 ⒉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~。

 薮còu 1.车毂中心穿孔以承轴的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