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诡衔窃辔

诡衔吐出马嚼;窃辔摆脱笼头。马吐出嚼子,咬断缰绳。比喻不受束缚。

诡衔窃辔

读音(发音): guǐ xián qiè pèi

详细解释(意思):诡衔吐出马嚼;窃辔摆脱笼头。马吐出嚼子,咬断缰绳。比喻不受束缚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庄子·马蹄》夫加之以衡扼,齐之以月题,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,诡衔窃辔。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,伯乐之罪也。”

示例:

诡衔窃辔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衔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辔"的成语

成语"诡衔窃辔"逐字解释

"诡"字解释:诡 

 (形声。从言,危声。本义责成,要求)

 同本义 

 诡,责也。--《说文》

 自诡灭贼。--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

 今臣得出守郡,自诡效功,恐未效而死。--《汉书·京房传》

 又如诡求(要求,责求);诡驳(责难驳斥);诡责(责备;责问);诡令(责令)

 违反,自相矛盾 

 诡,违也。--《西京赋》注引《说文》

 容服有仪谓之仪,反仪为诡。--《贾子道术》

 诡自然之性。--《淮南子·主术》

 古今诡趣。--《淮南子·辩亡论》

 言行相诡,不祥莫大焉。--《吕氏春秋

 诡guǐ

 ⒈欺诈,奸滑~计。~辩。

 ⒉奇异,怪异,出乎平常~谲。~殊。~秘。~异。

 ⒊违反,违背~于常理。言行相~。
"衔"字解释:衔 

 口含 

 蟾蜍衔之。--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又如燕子衔泥;衔环相报(衔环);衔刀(口中叼刀);衔土(口含泥土);衔口垫背(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、玉或米。死尸褥下放钱)

 怀藏 

 衔之次骨。--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 如衔恩(感恩);衔悔(怀有悔恨之心);衔匿(深藏在心里);衔恤(心怀忧伤);衔哀(心怀哀痛)

 奉接,接受 

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,无从报效。--《醒世恒言》

 又如衔命(奉行命令)

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

 且把粮车首尾衔,权做寨栅。--《水浒全传》

 包含,

 衔xián

 ⒈马嚼子勒紧~。

 ⒉用嘴含,包含,含有结草~环。~花。~远山。

 ⒊藏在心中,怀恨~悲。~恨。

 ⒋奉,接受~命。

 ⒌相接~接。

 ⒍职位,职称职~。头~。官~。军~。大使~。
"窃"字解释:窃 

 (会意。 从米,以米为穴,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,是会意字。本义偷)

 同本义 

 窃,盗自中出曰窃。--《说文》

 敝舆而欲窃之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
 凡窃木者有刑罚。--《周礼·山虞》

 小臣窃。--《礼记·礼运》

 相窃妻妾。--《诗·桑中序》

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。--《书·微子》

 奸臣窃命。--陆机《辩亡论上》

 又如窃窥(偷看);失窃(财物被人偷走);偷窃(盗窃。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);窃宝;窃铁(偷取斧钺);窃药(偷药);窃食(偷吃)

 篡夺。指非其有而取之;不当受而受之 

 虽赏之不窃,其窃位者与。--《论语

 窃(竊)qiè

 ⒈偷,用不合法、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偷~。盗~犯。~据。~国大盗。

 ⒉暗中,偷偷地~听。~取。~探。

 ⒊私自,私下,旧时谦称自己~谓。~以为不妥。
"辔"字解释:辔 

 (会意。从丝,从軎。从丝,与绳索有关。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,上有穿口,用以纳辖。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)

 同本义 

 辔,马縻也。--《说文》

 执辔如组。--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

 执策分辔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御马索也。”

 公子执辔愈恭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或揽辔寒帷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 又如辔勒(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);辔衔(马缰绳和马嚼子);辔策(御马的缰绳和马鞭);辔靷(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)

 借指马 

 牵;驾驭 

 喻法令 

 辔(轡)pèi

 ⒈驾驭牲口用的缰绳鞍~。执~。

 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