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养贤纳士

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。

养贤纳士

读音(发音): yǎng xián nà shì

详细解释(意思):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

成语"养贤纳士"逐字解释

"养"字解释:养 

 (形声。从食,羊声。本义饲养)

 供养,奉养;抚育 

 养,供养也。--《说文》。古文从攴,未详。疑厮养作此字。

 凡食养阴气也,凡饮养阳气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。--《荀子·礼论》

 养不亏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监门之养。

 不食力而养足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养公姥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供养卒大恩。

 归养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 以养父母。--宋·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 又如养娇囡(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);养家人(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);养济院(孤老院

 养(餬)yǎng

 ⒈抚育,供给~育。供~。

 ⒉生育,生小孩生~。

 ⒊教育,培育教~。培~。从小~成劳动习惯。

 ⒋喂动物,培植花草饲~。~鸭。~猪。~殖。~鸟。~花。~草。

 ⒌休息,调理,滋补。休~。保~。滋~。〈引〉保护修理 修~。~路。

 ⒍扶助,帮助以工~农。

 ⒎非亲生的但有抚育关系的~母。~女。

 养yàng 1.(今读yǎng)奉养;事奉。 2.引申为祭祀。参见"养鬼"﹑"养神"。 3.古代役卒的通称。 4.特指伙夫。 5.培育木柴的山地。 6.通"恙"。忧愁。 7.通"羕"。

 久长。
"贤"字解释:贤 

 (形声。从贝,与财富有关。本义多财)

 有德行;多才能 

 贤,多才也。--《说文》

 以财分人之谓贤。--《庄子·徐无鬼》

 相如既归,赵王以为贤大夫。--《史记》

 闲贤臣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贤声远达(好的名声远扬四处);贤歌(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);贤才(德才并美之人);时贤(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)

 对人的敬称 

 凡与人言……自叔父母以下,则加贤”字。--《颜氏家训》

 分明是如贤所教,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,不谙其他生活。╠

 贤(賢)xián

 ⒈有道德、有才能的,也指德才兼备的人~明。选~与能。用人唯~。

 ⒉胜过,甚于~于。

 ⒊敬词。用于平辈或晚辈~妻。~甥。

 ⒋〈古〉劳苦我从事独~。

 贤xiàn 1.车毂一端的大孔。
"纳"字解释:纳 

 (形声。从糸,内声。本义丝被水浸湿)

 同本义 

 纳,丝湿纳纳也。--《说文》

 衣纳纳而掩露。--刘向《九叹·逢纷》

 又如纳纳(潮湿的样子)

 收藏;收入 

 察纳雅言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又如采纳;容纳;藏垢纳污(包藏容纳污秽之物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)

 纳”假借为接纳”;接受 

 几以不纳死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遂开门纳众。--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 诬守纳己赇。--明·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 纳钱案上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又如纳质(接受质证;接受质询);纳采(

 纳nà

 ⒈收进,接收~入。接~。吐故~新。

 ⒉接受采~。

 ⒊缴付~税。~公粮。

 ⒋享受~凉。~福。

 ⒌缝补~鞋底。补补~ ~。

 ⒍

 ⒎

 ⒏
"士"字解释:士〈名〉

 (会意。从一,从十。善于做事情,从一开始,到十结束。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)

 同本义 

 士,事也。--《说文》

 通古今,辩然不,谓之士。--《白虎通·爵》

 学以居位曰士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

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。--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

 太子晋,胄成人,能治上官,谓之士。--《周书》

 是以为大夫卿士。--《书·牧誓》

 列国之大夫,入天子之国,曰某士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,趾相错也。--《马伶传》

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,某良士。”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。--唐·韩

 士shì

 ⒈〈古〉指男子,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~女(谷养活)。

 ⒉我国商、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,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。

 ⒊指读书人学~。硕~。~农工商。

 ⒋军衔名。在尉级以下上~。中~。又泛指军人战~。激励~气。

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~。技~。院~。以(因)才智用者谓之~。

 ⒍对人的美称人~。壮~。烈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