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感恩图报

图设法。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。

感恩图报

读音(发音): gǎn ēn tú bào

详细解释(意思):图设法。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。

出处(典故): 宋·曾巩《寄欧阳舍人书》其感与报,宜若何而图之。”

示例: 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,则~,声气相应,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。★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

成语"感恩图报"逐字解释

"感"字解释:感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心,咸声。本义感动)

 同本义。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

 感,动人心也。--《说文》

 感而遂通,天下之故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动也。”

 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羊子感其言,复还终业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又如感格(感动,感化);感咽(受感动而悲伤,泣不成声);感涕(感动而涕泪俱下);感慕(感动而思慕);感悦(感动悦服);感人肺腑(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);感天动地(感动天地);感

 哽(感动得泣不成声)

 感应,影响 

 又如感制(感应制约);感会(感应会合);感验(应验);感变

 感gǎn

 ⒈觉得~到头痛。

 ⒉外界事物在意识、情绪上引起的反映~触。~概。~动。~化。读后~。

 ⒊心情,情绪~情。情~。自信~。百~交集。

 ⒋染上,遭受偶~风寒。

 ⒌〈表〉谢意~谢。~恩。

 ⒍

 ①外界事物作用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感觉器官,所引起的直接反应我有点冷的~觉。

 ②觉得我~觉很幸福。

 ⒎

 ①指上呼吸道感染(上感),又称"普通感冒"。

 ②流行性感冒(流感),因感染病毒引起。

 ⒏

 感hàn 1.通"撼"。摇动。 2.通"憾"。怨恨;遗憾。 3.见"感忽"。
"恩"字解释:恩 

 (形声。从心,因声。本义恩惠)

 同本义 

 恩,惠也。--《说文》

 恩者,仁也。--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

 如此,则上下之恩结矣。--《韩非子·用人》

 夫人有恩而背之,不祥莫大焉。--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
 又

 先生之恩,生死而骨肉也。

 又如忘恩;报恩;恩润(恩惠德泽);恩义(恩情与道义);恩分(恩惠情分);恩惠教化。古代多指官方对人民而言;恩田(佛家田。三福之一。指父母)

 情谊 

 大丈夫处世,遇知己之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,言必行,计必从。--《三国演义》

 恩 

 恩爱,亲爱 

 恩 ēn

 ①恩惠。

 ②深厚的情义。

 ③姓。

 【恩赐】原指封建帝王为笼络人心而给予赏赐。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(含贬义)。

 【恩典】

 ①恩惠。

 ②给予恩惠。

 【恩格斯】(1820-1895)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,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。生于普鲁士莱茵释门市。1844年8月底,在巴黎会见马克思。1847年12月至1848年

 1月,与马克思合写《共产党宣言》。1864年,同马克思一起创建并领导国际工人协会(即第一国际),与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观点展开原则斗争。马克思逝世后,担

 负整理和发表马克思文稿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。1889年,亲自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,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。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。著作收入《马克

 思恩格斯全集》。

 【恩惠】给予或受到的好处。

 【恩怨】恩惠和怨恨。

 【恩泽】比喻承受恩德,像草木得到雨露。旧时用以称皇帝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。
"图"字解释:图 

 (会意。从囗,从啚。囗,表示范围。啚,鄙”的本字,表示艰难∠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,需慎重考虑,相当不容易。本义谋划,反复考虑)

 同本义 

 图,画计难也。--《说文》

 是究是图。--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。传谋也。”

 君与臣图事。--《仪礼·聘礼》

 君不图与。--《公羊传·庄公十三年》

 而天下可图也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

 又如试图(打算);图计(谋划)

 图谋;谋取 

 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--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
 举其一不计其十,究其旧不图其

 图(坉)tú

 ⒈画画影~形。彩色~之。

 ⒉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~画。~表。蓝~。插~。地~。

 ⒊谋划,打算宏~。企~。

 ⒋谋取,希望得到~谋。~强。~名~利。

 ⒌

 号叫"图腾"。有的氏族将图腾作为禁忌物,动、植物图腾则禁杀禁吃。
"报"字解释:报 

 (会意。从帇,从阜,金文字形,左边象刑具形,即帇(楮??))”。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,即阜”。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。本义断狱,判决罪人)

 同本义 

 辟报故不穷审。--《汉书·胡建传》

 报囚。--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。注谓奏请报决也。”

 报而罪之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又

 闻死刑之报,君为流涕。

 又如报囚(判决囚犯);报当(判罪)

 报答,报酬 

 欲报之于陛下也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 欲略上报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又如报本(报答;回报);报称(报答恩德);报命(报答恩情;执行命

 报 bào

 ①断狱;判决罪人~而罪之。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

 ②告诉~信。

 ③回答~以微笑。

 ④报答,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~国。

 ⑤报复~仇。

 ⑥报应一~一还一~。

 ⑦报纸日~、周~。

 ⑧某些刊物画~、学~。

 ⑨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~、黑板~。

 ⑩电报发~机。

 【报偿】报答和补偿。

 【报仇雪恨】采取行动来打击仇人,解除怨恨。雪洗除。

 【报酬】因使用别人的人力、物力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物一心工作,不计~。

 【报告文学】记叙性散文中通讯、特写等体裁的总称。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,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,迅速及时地反映当时的事件,带有新闻性、政治性和

 文学性的特点。

 【报捷】报告好消息。

 【报警】向治安机关报告危急情况或向有关方面或人发出紧急信号~器。

 【报警系统】发生危险情况时报警的装置系统。通常是开环控制系统,由报警探测器和指示器两个部分组成。如电子报警系统等。

 【报人】新闻工作者。

 【报丧】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死者的亲友。

 【报喜不报忧】只汇报成绩而不说缺点和问题。

 【报晓】用声音告诉人天亮了金鸡~。

 【报效】为报答恩情而为之尽力。~祖国。

 【报应】佛教用语。原指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做坏事迟早会得到~的。

 报fù 1.急速。 2.往,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