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愁潘病沈

泛指烦恼和疾病。

愁潘病沈

读音(发音): chóu pān bìng shě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泛指烦恼和疾病。

出处(典故): 晋·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,南朝·梁·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。

示例:

愁潘病沈成语接龙

第二个字为"潘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沈"的成语

成语"愁潘病沈"逐字解释

"愁"字解释:愁 

 (形声。从心,秋声。字亦作愀”。本义忧虑,发愁)

 同本义 

 愁,忧也。--《说文》

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。--《礼记·哀公问》

 见善愀然。--《荀子·脩身》

 哀而不愁,乐而不荒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

 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--李白《菩萨蛮》

 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胡。--辛弃疾《菩萨蛮》

 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--李白《秋浦歌》

 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!--高适《别董大》

 又如不愁吃,不愁穿;愁坐(含忧默坐);愁思(忧愁的心绪);愁绝(忧愁到极点);愁怀勃勃(心中有万端愁绪;非常忧戚

 愁 chóu

 ①忧虑发~、这事真~死人了。

 【愁肠百结】形容极度忧愁。

 【愁眉锁眼】形容十分忧愁、苦恼的样子。

 【愁绪】忧愁的情绪不觉一股、涌上心头。

 【愁云惨淡】见【愁云惨雾】。

 【愁云惨雾】形容令人忧愁的凄惨景象。又作愁云惨淡、云愁雾惨。

 愁chóu

 ⒈忧虑忧~。发~。莫~。无忧无~。

 ⒉形容景象惨淡、凄惨~雾。~云。

 愁qiǎo 1.容色改变貌。

 愁jiū 1.敛束。 2.聚敛。
"潘"字解释:潘〈名〉

 淘米水 

 古水名 

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

 在浙江省绍兴市境,后堙。或以为是今运河经绍兴的一段河道

 约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,或以为是淄水

 山名。在广东省茂名市 

 古州名 

 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

 在今四川省松潘县

 姓

 潘pān淘米汁。

 潘fān 1.水溢出。参见"潘溢"。

 潘pán 1.漩涡。
"病"字解释:病 

 (形声。疒形丙声。本义上古时指重病)

 同本义 

 病,疾加也。--《说文》

 疾病外内皆埽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》。注疾甚曰病。”

 坎为心病。--《易·说卦》

 疾病而立之。--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

 故得病寝衽,畏惧鬼至。--王充《论衡·订鬼》

 与死人同病者,不可生也。--《韩非子·孤愤》

 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。--《庄子·达生》

 又如病革(病势危急将死);病亟(病革)

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

 君之病在肌肤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性伤谓之病。--《荀子·

 病 bìng

 ①担忧郑人~之。(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)

 ②困苦;困乏则久已~矣。(《捕蛇者说》)$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精神~、他昨天~了。

 ③缺点;错误毛~、语~。

 ④祸害;损害祸国~民。

 ⑥责备;不满世人~之。

 【哺】见【病历】。

 【病毒】没有细胞结构,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有机体。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。没有独自的代谢系统,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。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。

 【病笃】病情很重。

 【病假工资】参见【劳动保险】。

 【病历】医务人员对病人患病经过和治疗情况所作的文字记录。每个病人一份。又叫哺、病史。

 【病魔】比喻难以治愈的疾病~缠身。

 【病入膏肓】形容病势严重,已经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膏肓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,把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,认为这是药力不及的地方。

 【病态】心理或生理上不正常的状态~心理。

 【病恹恹】有病的样子。
"沈"字解释:沈 

 (形声。从水,冘声。甲骨文字形,中间是牛,周围是水,表示把牛沉到水中。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。本义没入水中)

 同本义

 沈,没也。--《广雅》

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。--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川泽曰沈。”

 泛泛杨舟,载沉载浮。--《诗·小雅·箐箐者莪》

 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--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
 又如石沉大海;沉溺(沉没水中)

 埋没 

 投水 

 沈chén

 ⒈没入水中,跟"浮"相对~舟。

 ⒉埋没,陷入,往下落~埋。~入。下~。

 ⒊深,程度深~思。~痛。~醉。深~。

 ⒋重,分量重~重。~甸甸。

 ⒌镇定,不慌张~着。

 ⒍

 ①溶液中不溶解的物质往下沉。

 ②沉在溶液底层的物质。

 ⒎〈古〉把"沉"写作"沈"。

 沈(瀋)shěn

 ⒈汁墨~。

 ⒉~阳市,在辽宁省。

 沈tán 1.见"沉沉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