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一民同俗

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。

一民同俗

读音(发音): yī mín tóng sú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。

出处(典故): 语出《晏子春秋·问上十八》古者百里而异习,千里而殊俗。故明王修道,一民同俗。”

示例:

成语"一民同俗"逐字解释

"一"字解释:一 

 (指事。一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数词。大写作壹”。最小的正整数。常用以表示人或事、物的最少数量)

 同本义 

 一,惟初太始道立于一,造分天地,化成万物。--《说文》

 一也者,万物之本也。--《淮南子·诠言》

 抱一而天下试。--《老子》

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。--《书·君奭》。传天子也。”

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,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--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
 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。(公元九二年六月,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,杀死大臣郭崇韬,时谣言纷起,人心惶惶。屯驻在贝州(现河北省清河县)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

 一yī

 ⒈数目字。整数中最小的数~龙~猪。

 ⒉纯,专~心~意。用心~也。

 ⒊相同,同样~致。~模~样。

 ⒋全,满~如既往。~网打尽。~身是胆。

 ⒌又,其它,另外昆明市~名春城。

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,〈表〉稍微,短暂试~试。望~望。停~停。

 ⒎跟"就"呼应。

 ①〈表〉每逢~想到要回祖国,就归心似箭。

 ②〈表〉两事的时间紧接着~教就懂。~学就会。

 ⒏〈古〉副词。乃,竟~至此乎!

 ⒐〈古〉副词。

 ⒑〈古〉副词。一旦,一经~闻人之过,终身不忘。

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低音"7"。

 ⒓

 ①特定~定的阶级。

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~定的成绩。

 ③规定,确定按~定的规章办事。

 ④必然共产主义~定会实现。

 ⒔

 ⒕

 ⒖
"民"字解释:民 

 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

 同本义 

 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

 民,氓也。--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

 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--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

 夫民神之主也。--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

 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--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

 黎民阻饥。--《书·舜典》

 民不适有居。--《书·盘庚上》

 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--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

 民可使由之,

 民mín

 ⒈〈古〉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。现指人民,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~。军~鱼水情。

 ⒉指人或人群~众。居~。~族。

 ⒊劳动大众的~歌。~间故事。

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~。渔~。盐~。

 ⒌非军事的~用。~航。

 ⒍通"苠" ~高粱。

 ⒎

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~主和法制建设。

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~主气氛。~主作风。办事~主。

 民mián 1.通"绵"。参见"民民"。 2.通"眠"。
"同"字解释:同〈动〉

 (会意。从冃,从口。冃,重复。本义聚集)

 同本义 

 同,合会也。--《说文》

 同重体合类。--《墨子·经上》

 同人亲也。--《易·杂卦》

 六曰同衣服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又如云同(云彩聚集);同天(共存于人世间);同合(使相一致;融会);同流(诸水合流)

 相同,一样,共同(侧重于同样,齐一) 

 同事之人,不可不审察也。--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

 鸟兽不可与同群。--《论语·微子》

 同予者何人。--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 同于真耶。--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 同于幻耶。

 又如同心戮力(同心

 同tóng

 ⒈一样~样。~等。~感。~工~酬。一视~仁。

 ⒉共,一起共~。~学。~甘共苦。

 ⒊和,跟我~你一道走。

 ⒋相似如~。她的面貌~她妈一样。

 ⒌指相同~上。~前。"弍"~"贰"。

 ⒍

 ⒎

 ①志同道合的人。特指政治理想相同的人。

 ②我国人民之间平等的称呼。

 ⒏

 ①同父母所生的人,即亲的兄弟姐妹。

 ②同一国的人台湾~胞。千万万~胞一条心。

 ⒐

 ①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共鸣深表~情。

 ②对于别人的言行表示赞同我~情他。

 ⒑

 ①同一个时候。

 ②并且,〈表〉进一层这个水库既可抗旱防涝,~时也用于发电。

 ⒒

 ①生物体把摄取到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细胞的成分并储存能量。

 ②使不同于本身的事物转变成为与本身相同的事物。

 同(衕)tòng
"俗"字解释:俗 

 (形声。从人,谷声。习俗是人的行为,所以从人。本义风俗)

 同本义(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惯) 

 俗,习也。--《说文》

 六曰以俗教安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入国而问俗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循俗未足多也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 俗主亏情。--《吕氏春秋·情欲》。注凡君也。”

 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。--《荀子·乐论》

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,但顺吾性而已。--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,是天下之贼也。--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
 又如风俗(风,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;俗,指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惯);习

 俗sú

 ⒈风俗土~。移风易~。

 ⒉民间的,习见的,大众化的~语。通~易懂。

 ⒊低级趣味的,令人讨厌的~套。庸~。鄙~。

 ⒋指未出家的人,以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凡夫~子。还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