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浮语虚辞

指大话、空话。

浮语虚辞

读音(发音): fú yǔ xū cí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大话、空话。

出处(典故): 《东观汉记·隗嚣传》在兵中十岁,所更非一,厌浮语虚辞耳。”

示例:

成语"浮语虚辞"逐字解释

"浮"字解释:浮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水,孚声。本义漂流,漂浮)

 同本义 

 浮,氾也。--《说文》

 载沉载浮。--《诗·小雅·菁菁者莪》

 浮,漂也。浮游也。--《广雅》

 乘桴浮于海。--《论语·公冶长》

 浮于济漯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过夏首而西浮兮。--《楚辞·哀郢》

 浮天无岸。--《文选·桦·海赋》

 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
 交语速装束,络绎如浮云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又如油浮于水面;浮梗(随水漂浮的残梗);浮蛆(酿酒未熟时,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);浮没(漂流淹没);浮月(浮在水面的月影)。也指

 浮 fú

 ⒈漂,跟"沉"相对漂~。飘~。~云。~力。〈引〉行船~长江而下。

 ⒉表面的~皮。鞋上有~土。

 ⒊空虚,不实在~夸。虚~。抑~华。

 ⒋不沉着,不冷静轻~。~躁。

 ⒌暂时,不定的~记。~支。

 ⒍超过,多于~额。官~于事。

 ⒎

 【浮雕】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雕塑形象。

 ⒏

 【浮屠】

 【浮图】

 ①佛(释迦牟尼)。

 ②和尚。

 ③佛塔七级~屠。
"语"字解释:语 

 (形声。从言,吾声。本义谈论;议论;辩论)

 同本义 

 语,论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于时语语。--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。传论难曰语。”

 旦日,卒中往往语。--《史记》

 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。--《论语·述而》

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--《庄子·秋水》

 又如语怪(谈论怪物);语冰(谈论冰);语议(言谈议论)

 交谈,说话 

 语,言也。--《广雅》

 语使能也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。注语,言也。”

 又

 既歌而语。

 可与晤语。--《诗·陈风·东门之池》

 笑

 语yǔ

 ⒈说,谈寡言少~。自言自~。

 ⒉话,言论~言『~。外~。成~。

 ⒊代替说话的动作手~。旗~。

 ⒋简单的俗话或古句谚~。古~。~曰。

 ⒌虫、鸟的鸣声蝉~。鸟~。

 语yù告诉莫~人。

 语yù 1.告诉。 2.通"悟"。
"虚"字解释:虚 

 (墟”的古字)(形声。小篆字。从丘,虍声。丘,山丘。本义大土山)

 同本义 

 虚,大丘也。昆仑丘谓之昆仑虚。--《说文》

 河出昆仑虚。--《尔雅》

 虚邑。--《易·升》

 升彼虚矣,以望楚矣。--《诗·傭风·定之方中》

 以游逍遥之虚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
 又如虚莽(墟丘和草莽)

 住所;处所 

 郑国,今河南之新郑,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也。--《汉书》

 通墟”。故城;废址;废墟;荒地 

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
 无由不通,无虚不败。--《逸周书·文

 虚xū

 ①空无所有。与"實"相对。

 ②罄尽;耗费。

 ③洞孔;空隙。引申指薄弱环节。

 ④ 空闲;间断。

 ⑤空出;空着。

 ⑥疏松,不坚实或不结实。

 ⑦稀少。

 ⑧虚弱。

 ⑨心慌,不踏实。

 ⑩谦虚。

 ⑾虚假,不真实。

 ⑿指空话或诓骗。

 ⒀空际,天空。

 ⒁引申为凌空。

 ⒂指抽象的理论。

 ⒃含酒漱洗口腔。如"虚口"。

 ⒄副词。凭空,毫无根据。

 ⒅副词。徒然。不起作用。

 ⒆副词。预先。 ⒇通"舒"。缓慢;从容。如"虚邪"﹑"虚徐"。21道教语。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。22指爻位。23古代占卜推算日辰用的术语。如"孤虚"。24星宿名。北方玄武

 七宿之一,居中间。古人据其运行的情况,以考正仲秋的节气。

 虚xū"墟"的古字。

 ①山丘。

 ②住所;处所。

 ③废墟;荒地。

 ④指使之成废墟。

 ⑤野市,乡村集市。

 虚xū

 ⒈空,跟"实"相对空~。乘~而入。~席以待。

 ⒉徒然,白白的不~此行。不愿~生一番。

 ⒊不真实,不实际~伪。~名。~荣。~构。~假。~无缥缈。

 ⒋亏,弱体~。血~。太~。

 ⒌谦逊,不自满~心。谦~。~怀若谷。

 ⒍胆怯心~。胆~。

 ⒎指思想政治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先务~。以~带实。

 ⒏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
 ⒐
"辞"字解释:辞 

 (会意。本义诉讼,打官司)

 同本义 

 辞,讼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分争辩讼谓之辞。

 善于辞案条教。--《后汉书·周纡传》。注辞案犹今案牍也。”

 皇帝请问下民,鳏寡有辞于苗。--《书·吕刑》

 口供 

 明清于单辞,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。--《书·吕刑》

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其次不辱辞令。--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

 辞布者。--《周礼·司市故书》。司农注辞布,辞讼泉物者也。”

 狱辞无谋故者。--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 有诏即讯,辞服。--《汉书·赵君韩张两王

 辞 cí

 ①优美的语言;言词~藻、修~。

 ②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~赋、楚~。

 ③古体诗的一种《木兰~》。

 ④告别;告辞~行。

 ⑤辞职。

 ⑥辞退解雇。

 ⑦躲避;推托推~、不~劳苦。

 【辞呈】向上级请求辞职的呈文。

 【辞赋】文体名称『代时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。辞指楚辞,以屈原《离骚》为代表,又称骚体。赋是汉代的一种特定文体,它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,又较多运用散

 文手法,与辞已不相同。

 【辞格】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。如比喻、借代。又称修辞格。

 【辞海】

 ①书名。陆费逵等编。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。为综合性大型词典。收单字13000多,词语77000条左右,兼有字典和词典性质,通称旧辞海。

 ②书名。辞海编辑委员会编。1965年出版未定稿,1979年出版三卷本,1980年出版缩印本。收单字14872个,词目91706条,内容包括成语、典故、人物、著作、历史事件以及

 各学科名词术语等。为常用的语文工具书。通称新辞海。1989年修订后再版。

 【辞令】社交场合应对得体的话语外交~、善于~。又作词令。

 【辞书】字典、辞典、百科全书、专科辞典的统称。

 【辞源】

 ①书名。陆尔奎等1908年编纂。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,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综合性辞典,通称旧辞源。

 ②书名。1979年出版。主要作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。全书共收单字12890个,词语84134条,收词范围一般到鸦片战争为止。内容以旧有辞书

 、韵书、类书为基础,吸收现代辞书特点,以语词为主,兼收百科;以常见为主,强调实用;结合书证,重在溯源。为常用的文史工具书。通称新辞源。

 【辞藻】见【词藻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