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大璞不完

指玉既经雕琢,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。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,丧失了原来的志向。

大璞不完

读音(发音): tài bú bù wá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玉既经雕琢,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。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,丧失了原来的志向。

出处(典故):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夫玉生于山,制则破焉。非弗富贵矣,然大璞不完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璞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完"的成语

成语"大璞不完"逐字解释

"大"字解释:大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的正面形,有手有脚。大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大”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。本义大小的大”)

 形容体积、面积、数量、力量、规模、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。与小”相对 

 大,天大地大人亦大,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,籀文介,改古文亦象人形。凡大人、大夫、太子、太君,皆尊词。--《说文》

 遵彼大路兮。--《诗·郑风·遵大路》

 大有。--《易》。释文大有,包容丰富之象。”

 大报天而主日也。--《礼记·郊特牲》。

 其朝践用两大尊。--《周礼·司尊彝》。司农
"璞"字解释:璞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玉,菐声。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。也指未雕琢的玉)

 同本义 

 含玉的矿石 

 天真,淳朴 

 夫质者朴也,有崇尚太璞之意。--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》

 璞玉浑金

 

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--南朝宋·刘义庆《赏誉上》

 璞pú含玉的石头或未雕琢过的玉浑金~玉。〈喻〉人的品质纯朴~实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完"字解释:完 

 (形声。从宀,元声。宀”与房屋有关。本义完备,完整)

 同本义 

 完,全也。--《说文》

 巢非不完也。--《荀子·劝学》

 完全富足而趋赵。--《荀子·议兵》

 完璧归赵。--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 果得一死男,手足完具。--《三国志·华佗传》

 不如伐蜀之完也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

 功少而最完,势疏而最忠。--贾谊《治安策》

 不能独完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
 无一完者。--清·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

 又如完计(周密完善的计策);完完(完整无缺的样子);完充(完备充裕);完锐(完备精良);完块(完整的

 完wán

 ⒈齐全~整。~好。~善。~璧归赵。

 ⒉事毕,了结~工。~成。~结。

 ⒊尽,没有了用~。卖~了。

 ⒋交纳~公粮。~税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