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纹丝不动

一点儿也不动。形容没有丝毫改变。

纹丝不动

读音(发音): wén sī bù dò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一点儿也不动。形容没有丝毫改变。

出处(典故):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,纹丝儿不动,把脸儿沉着。”

示例: 但是由于调皮骡子长久没有摊上任务,求战心切,仍然~地聚精会神地伏在草丛里。★魏巍《东方》第五部第六章

第一个字为"纹"的成语

成语"纹丝不动"逐字解释

"纹"字解释:纹 

 (形声。从糸,文声。本义丝织品上的花纹)

 同本义 

 纹,绫纹也。--《玉篇》

 纹,绫也。--《广韵》

 作断纹焉。--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
 又如纹杇(丝织品的皱纹,常用来形容水波)

 物品表面的皱痕,或指水面涟漪 

 皮肤上的纹理 

 主人,近三十岁的容貌,眉宇间已露艰辛的纹路。--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

 指纹银 

 纹

 

 以彩色线条刻画在物体表面 

 陶器、陶片发见最多,西阴村遗址发见的多

 纹wèn器物上的裂痕那个杯上有一道~。打破沙锅~到底(〈喻〉对问题追根究底)。

 纹wén丝织品上的花纹,泛指花纹绸~。布~。条~。指~。木~。~理。

 纹wén丝织品上的花纹,泛指花纹绸~。布~。条~。指~。木~。~理。
"丝"字解释:丝 

 (会意。从二糸。糸,细丝。本义蚕丝)

 同本义 

 丝,蚕所吐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凡蚕者为丝、麻者为缕。”

 素丝五总。--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
 金石丝竹,乐之器也。谓弦也。”--《礼记·乐记》

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。--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

 此织生于蚕茧,成于机杼。一丝而累,以至于寸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--李商隐《无题》

 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。--聂夷中《咏田家》

 缯帛如山积,丝絮似云屯。--唐·白居易《重赋》

 又如丝棉;丝网;丝缰(丝制的马缰绳);丝人(治理蚕丝

 丝(絲)sī

 ⒈蚕吐出的纤维。它是绸、缎等的原料新~。

 ⒉像丝的东西蛛~。铁~。肉~儿。

 ⒊细微,极少,细致一~不苟。~毫不差。~ ~入扣。

 ⒋计量单位十~为一毫。百~为一厘。
"不"字解释:不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象花蒂的子房,下面象花蕊下垂形。①本义萼足。《诗·小雅·常棣》常棣之花,鄂不韡。”郑笺承华者曰鄂。”②副词。不。《荀子》锲

 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)

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,表示否定 

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。--《韩非子·喻老》

 老妇不闻也。--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被驱不异犬与鸡。--唐·杜甫《兵车行》

 后遂不复至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又如不会;不大;不一定;不古(不古朴。意指社会风气衰落、败坏);不勾(不消;不够;不到);不才(没有才能。自称的谦词;不成才);不才之
"动"字解释:动 

 (形声。从力,重声。《说文》古文从辵”。本义行动;发作)

 同本义 

 动,作也。--《说文》

 动而健。--《易·彖传》。虞注震也。”

 效天下之动者也。--《易·系辞》。虞注发也,变动不居。”

 将终岁勤动。--《孟子》。注作也。”

 度义而后动。--宋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又如按兵不动;动着(开始下棋);动止(行动和静止;训练调度);动烦(爆发战乱);动转(行动,活动)

 摇动,震动,移动。与静”相对 

 风移影动。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