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葛屦履霜

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。比喻过分节俭吝啬。

葛屦履霜

读音(发音): gě jù lǚ shuā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。比喻过分节俭吝啬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诗经·魏风·葛屦》纠纠葛屦,可以履霜?”《幼学琼林·卷二·衣服类》葛屦履霜,诮俭啬之过甚。”

示例:

第一个字为"葛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屦"的成语

成语"葛屦履霜"逐字解释

"葛"字解释:葛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苃,曷声。本义一种植物,纤维可以织布)

 植物名。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(pueraria lobata),茎长二三丈,缠绕他物上,花紫红色。茎可编篮做绳,纤维可织葛布。根可提制淀粉,又供药用 

 (葛制的鞋子。贫贱人家所穿用。一说夏天所穿用);葛屦履霜(冬天穿夏季的鞋子。比喻非常俭啬);葛面(葛粉)

 葛布。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、衣、带等 

 卒时,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,葛帏敞籯,有寒士所不堪者,因泣下醵金为敛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
 又如葛巾(用葛布缝制的头巾);葛衣(葛布制成的衣服);葛帔(用葛制

 葛gě姓。

 葛gé

 ⒈多年生草本,复叶,夏季开紫红色花。块根肥大,叫"葛根",可供食用及制淀粉,又可供药用。茎可编篮做绳,纤维可织葛布。

 ⒉一种丝织物毛~。华丝~。
"屦"字解释:屦 

 (形声。从履(鞋子)省,娄声。本义用麻、葛等制成的单底鞋) 同本义◇泛指鞋 

 屦,履也。--《说文》。段注今时所谓履者,自汉以前皆名屦。”

 掌王及后之服屦。--《周礼·屦人》

 共其资粮屝屦。--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。疏丝作之曰履,麻作之曰屝,粗者谓之屦。”

 纠纠葛屦,可以履霜。--《诗·魏风·葛屦》

 又如屦贱踊贵(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,鞋没有了,售价低贱;然而购踊(假脚)的人多,踊价一时暴涨);屦人(周礼官名。天官之属,掌管王与后的衣服鞋屦);屦及剑及(比喻行动坚

 决迅速,急起直追);屦缕(织屦缉马)

 屦(屨)jù

 ⒈〈古〉用麻、葛等制成的一种鞋麻~。葛~。

 ⒉〈古〉践踏。
"履"字解释:履〈动〉
 
 (会意。小篆字,从尸,即人;从彳,表示与行走有关。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。一般用屦”称鞋子。用鞋”是唐以后的事了。本义践踏)
 
 同本义 
 
 履霜,履虎尾。--《易·坤》
 
 可以履霜。--《诗·魏风·葛屦》
 
 履蒯席。--《礼记·玉藻》
 
 地履其黄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 
 足之所履。--《庄子·养生主》
 
 又如履危(蹈践高危之处);履亩(勘查田亩);履虎尾(踩踏虎尾);履迹(踏着前人的足迹);履霜(踩踏霜地。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);涉水如履平地;履冰(行于冰上);履冰狐(踏冰而过的狐狸);履坦(行于)
 
 履lǚ
 
 ⒈鞋草~。取~。
 
 ⒉踩,践踏~险如夷。如~薄冰。
 
 ⒊做,实行~行。~约。
 
 ⒋脚步步~维艰。步~稳健。
 
 ⒌
 
 ①个人的经历。
 
 ②记载履历的文件、表格。
"霜"字解释:霜 

 (形声。从雨,相声。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,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)

 同本义 

 霜,露所凝也。士气津液从地而生,薄以寒气则结为霜。--《说文》

 霜者,天之所以杀也。--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
 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
 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--宋· 范仲淹《渔家傲》

 每寒夜起立,振衣裳,甲上冰霜迸落,铿然有声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又如霜雪(比喻高洁清白);霜瓦(覆盖着白霜的瓦片);霜旦(下霜的早晨);霜甲(沾着霜的战甲);霜衣(寒衣);霜妃(指

 霜shuāng

 ⒈地面上或近地面的水汽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微细冰粒,附着于物体上有~。地上~。草上~。瓦上~。 

 ⒉白色鬓将~(〈喻〉年将老)。

 ⒊像霜的柿~。

 ⒋年白骨横千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