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积雪封霜

形容操守高洁坚贞。

积雪封霜

读音(发音): jī xuě fēng shuā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操守高洁坚贞。

出处(典故): 《南史·齐江夏王锋传》出忽不乐,著《修柏赋》以见志,曰‘……冲风不能摧其枝,积雪不能改其性。’”

示例: 非夫禀乾坤之秀气,含宇宙之淳精,孰能负凌云慨日之姿,抱~之骨。★唐·骆宾王《浮查》诗序

成语"积雪封霜"逐字解释

"积"字解释:积 

 (形声。从禾,责声。从禾”,表示与农作物有关。本义堆积谷物)

 同本义 

 积,聚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禾谷之聚曰积。

 令野修道委积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。注少曰委,多曰积。”

 掌邦之委积。--《周礼·遗人》。疏三十里言委,五十里言积。”

 故人主积其食,守其用。--《盐铁论·错币》

 又如积谷(存积米谷以备灾荒);积居(聚积;囤积);积仓(贮存谷物的粮仓)

 累积;堆叠 

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。(积土成为高山,风雨就能从山里兴起,即指积土成山能使气侯发生变化而兴风作雨。兴,起,产生。焉,于是,

 积(積)jī

 ⒈堆积谷物农收~场。〈引〉堆积,聚集~肥。~少致巨。日~月累。~土而为山,~水而为海。

 ⒉长时期造成的~习。~弊。~不相能(能亲善)。~重难返(返回头)。

 ⒊停滞~食。

 ⒋算数乘法的得数乘~。

 ⒌

 ①正面的,进步的~极因素。~极分子。

 ②进取的,努力的~极争取。~极工作。
"雪"字解释:雪 

 (会意。从雨,从彗,彗省声。本义空气中的水汽,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,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,由空中降下,叫做雪)

 同本义 

 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--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

 春洩气为雨,雨凝为雪。--谢惠莲《雪赋》题注引《五经通训》

 平地尺为大雪。--《左传·隐公九年》

 麻衣如雪。--《诗·曹风·蜉虫游》

 

 平生所娇儿,颜色白胜雪。--杜甫《北征》诗

 又如雪案萤窗(比喻勤学苦读);雪里鸿(即雪泥鸿爪);雪浪纸(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)

 雪 

 借喻

 雪xuě

 ⒈从天上落下的白色结晶物,它是高空水汽在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~兆丰年。万里~飘。

 ⒉揩,拭,洗刷~耻。~恨。

 ⒊颜色或光泽像雪的~白。~亮。
"封"字解释:封〈名〉

 (会意。金文字形,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,右边是一只手(又,后来写作寸”),表示聚土培植。《说文》封,爵诸侯之土也。从之从土从寸。”郭沫若曰古之畿封

 实以树为之也。此习于今犹存。然其事之起,乃远在太古。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,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。”。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

 是,许训乃后起之义。字象植树土上,以明经界。爵诸侯必有封疆,乃其引申义。”本义疆界;田界)

 同本义 

 所封封域。--《周礼·春官·保章氏》

 田有封洫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

 使田有封洫

 封 fēng

 ⒈加土培植树木此类树需多加~殖(殖种植)。

 ⒉闭,密闭,关闭~闭。~紧瓶口。~山育林。查~。

 【封锁】用强制的办法使跟外界断绝关系~锁海岛。

 ⒊封起来的或用作封东西的纸、布等~包。信~。~条。

 ⒋量词两~糖。三~信。

 ⒌〈古〉帝王把爵位、土地或封号赐给亲属、臣子等~王。~侯。~地。~妻荫子。

 ⒍

 【封建社会】君主、地主阶级占有土地、财富,掌权专政,残酷剥削、统治农民及劳动者的社会制度。

 封fèng 1.菰根。

 封biǎn 1.棺木下葬。
"霜"字解释:霜 

 (形声。从雨,相声。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,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)

 同本义 

 霜,露所凝也。士气津液从地而生,薄以寒气则结为霜。--《说文》

 霜者,天之所以杀也。--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履霜坚冰至。--《易·坤》

 白露为霜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
 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--宋· 范仲淹《渔家傲》

 每寒夜起立,振衣裳,甲上冰霜迸落,铿然有声。--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又如霜雪(比喻高洁清白);霜瓦(覆盖着白霜的瓦片);霜旦(下霜的早晨);霜甲(沾着霜的战甲);霜衣(寒衣);霜妃(指

 霜shuāng

 ⒈地面上或近地面的水汽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微细冰粒,附着于物体上有~。地上~。草上~。瓦上~。 

 ⒉白色鬓将~(〈喻〉年将老)。

 ⒊像霜的柿~。

 ⒋年白骨横千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