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三兽渡河

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◇泛指修行。

三兽渡河

读音(发音): sān shòu dù hé

详细解释(意思):佛教以兔、马、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,喻小、中、大三乘证道之高下◇泛指修行。

出处(典故): 《优婆塞戒经·三种菩提品》善男子,如恒河三兽俱渡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°河水者,即是十二因缘河也。声闻渡时,犹如彼兔;缘觉渡时,犹如彼马;如来渡时,犹如香象,是故如来得名为佛。”

示例:

第二个字为"兽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渡"的成语

成语"三兽渡河"逐字解释

"三"字解释:三〈数〉

 (指事。本义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

 同本义 

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--《说文》

 三,数名。--《广韵》

 二与一为三。--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--《老子》

 王三赐命。--《易·师》。荀注三者阳德成也。”

 结恨三泉。--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三者数之小终。”

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--《易·需》

 纪之以三。--《国语·周语下》

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--《战国策》

 又如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

 三sān

 ⒈数目字~个。~人行必有我师。

 ⒉多次再~叮嘱。~番五次。~思而行。~令五申。~复斯言。

 ⒊[三甲]〈古〉"殿试"中榜者(进士)的三个等级。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,分为三等即"三甲"。一甲,赐"进士及第";二甲,赐"进士出身";三甲,赐"同进士

 出身"。每甲各取有若干名,统称进士。元、明、清,殿试的中榜者,一甲只取有三名,二甲、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。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,第二名叫榜眼,第三名叫探花。

 三sàn 1.多次;再三。
"兽"字解释:兽 

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上象耳,中象头,下象足踩地。兽本是禽兽的总称。古另有玣”字,指捕捉禽兽的活动。二字通用。本义禽兽的总称)

 四足的哺乳动物,多指野兽 

 兽,守备者。--《说文》

 四足而毛谓之兽。--《尔雅·释鸟》

 兽毛虫总号。--《释兽释文》。按,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。

 兽,狐狼之属。--《周礼·庭氏》注

 大兽公之。--《周礼·兽人》

 搏兽于敖。--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

 猛兽步高岗。--曹操《却东西门行》

 兽同足者而俱行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山有猛兽。--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

 山深而兽往之

 兽(玣)shòu指有四条腿、全身长毛的哺乳动物野~。〈喻〉野蛮,残忍,下流~行。~心。~性大发。
"渡"字解释:渡〈动〉

 (形声。从水,度声。本义渡过,过水)

 同本义 

 渡,济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。”

 度江河,亡维楫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按,后世分用,渡河不写作度。”

 然后渡扬子江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又如渡仔(渡子。摆渡的人);渡杯(比喻高僧的行踪);渡客(乘船,渡江河的人);夜渡沅江

 通过,由此地、此时移到彼地彼时 

 茅飞渡江洒江郊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又如渡径(从小路走来)

 引导 

 渡 

 摆渡处(

 渡 dù

 ①由此岸到彼岸。

 ②载运过河。

 ③渡口;渡头。

 【渡江战役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。1949年4月21日,第二、第三野战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,分三路强渡长江,摧毁国民党军

 的长江防线,并解放南京、上海。同时第四野战军亦由汉口东部南渡长江,并解放武汉三镇。整个战役从4月20日起至6月10日胜利结束。
"河"字解释:河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水,可声。本义黄河)

 同本义 

 河,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,发原注海。--《说文》

 导河积石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河阳之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三豕涉河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
 又如河堧(黄河河边之地);河湟(黄河与湟水);河朔(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);河洛(黄河与洛水);河堑(黄河沿岸的壕沟)

 河流的通称 

 南方无河也,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注

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--杜甫《春望》

 韩信钓河曲。--《后汉书·郦炎传》

 散作满河星。╠

 河hé

 ⒈水道的通称~流。运~。

 ⒉特指黄河~西。~套。江(长江)淮~汉(汉汉水)。

 ⒊

 ⒋

 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