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河决鱼烂

比喻事物坏到极点,不可收拾。

河决鱼烂

读音(发音): hé jué yú làn
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事物坏到极点,不可收拾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王夫之《读通监论·晋武帝》孰如近在汾晋之间,使我不轨之士民,教猱伥虎,河决鱼烂于腹心乎?”

示例: 近代之文章,~,败坏而不可救者,凡以百年以来学问之缪种淫于世运,熏结于人心,袭习纶轮,酝酿发作,以至于此极也。★清·钱谦益《〈赖古堂文选〉序》

成语"河决鱼烂"逐字解释

"河"字解释:河〈名〉

 (形声。从水,可声。本义黄河)

 同本义 

 河,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,发原注海。--《说文》

 导河积石。--《书·禹贡》

 河阳之北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
 三豕涉河。--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》

 又如河堧(黄河河边之地);河湟(黄河与湟水);河朔(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);河洛(黄河与洛水);河堑(黄河沿岸的壕沟)

 河流的通称 

 南方无河也,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。--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注

 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--杜甫《春望》

 韩信钓河曲。--《后汉书·郦炎传》

 散作满河星。╠

 河hé

 ⒈水道的通称~流。运~。

 ⒉特指黄河~西。~套。江(长江)淮~汉(汉汉水)。

 ⒊

 ⒋

 ⒌
"决"字解释:决 

 (形声。从水,夬声。本义疏通水道,使水流出去)

 同本义 

 自河决瓠子后,二十余岁,岁因以数不登。--《史记·河渠书》

 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。--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

 决,行流也。--《说文》

 人导之而行曰决,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。--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
 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--《书·益稷》

 决之东方而东流。--《孟子》

 治水有决河深川。--《汉书·沟洫志》

 决水而灌之。--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

 河决不可复壅,鱼烂不可复全。--《史记·秦始皇纪赞》

 鲧禹决渎。--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决渎于殷周之世。

 决(泀)jué

 ⒈排除阻塞物,疏通水道~江疏河。〈引〉堤防被水冲开~口。

 ⒉决定犹豫不~。〈引〉一定,肯定~不会亏损。不获全胜,~不收兵。

 ⒊定最后胜负~赛。~斗。

 ⒋判刑,执行死刑判~。枪~。处~。

 ⒌

 ⒍

 决xuè 1.迅疾貌。

 决quē 1.破裂。
"鱼"字解释:鱼 

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鱼形。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)

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,包括圆口类、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

 鱼,水虫也。象形。鱼尾与燕尾相似。--《说文》

 豚鱼吉。--《易·中孚》

 鱼木精。--《论衡·指瑞》

 鱼十有五。--《仪礼·特牲礼》

 鱼网之设。--《诗·邶风·新台》

 鲜鱼曰脡祭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

 鱼上冰,獭祭鱼。--《吕氏春秋》

 白鱼跃入王舟中。--《史记·周本记》

 又如鱼鲩冠儿(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);鱼鳞册(鱼鳞图册”的简称

 鱼(魚)yú脊椎动物的一类,生活在水里。通常身体侧扁,有鳞有鳍,用鳃呼吸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。种类很多,大多可供食用或制造鱼胶,有些种类的肝脏可制鱼肝油

 养~致富。
"烂"字解释:烂 

 (形声。从火,阑声。本义煮烂)

 同本义 

 実,孰也。--《说文》。字亦作爛。

 熟而不烂。--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

 三日三夕不烂。--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

 又

 此儿头不烂。

 是必烂也。

 三首俱烂。

 又如烂饭(加水较多而煮成的又软又烂的饭);烂煮(煮至熟烂);烂蒸(蒸至烂熟);烂椹(熟透的桑椹)

 火烧伤 

 焦头烂额为上客。--《汉书·霍光传》

 头绪乱 

 零碎,断片 

 烂 

 腐

 烂(爛)làn

 ⒈稀软~泥。

 ⒉过熟,熟透蚕豆煮~了。〈引〉极,甚这本书读得~熟。

 ⒊腐朽,败坏敌人一天天~下去。

 ⒋腐坏,破碎腐~。~桃子。~衣服。破铜~铁。

 ⒌头绪乱~摊子。

 ⒍[烂漫][烂熳][烂缦]

 ①色彩鲜艳,光彩四射云霞~漫。

 ②坦率自然,毫无做作天真~漫。

 ③散乱忽~漫而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