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
博学多闻

博学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

博学多闻

读音(发音): bó xué duō wén

详细解释(意思):博学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

出处(典故): 《礼记·中庸》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《荀子·修身》多闻曰博。”

示例: ~,性气英迈,幅巾布裘,游于东西两浙间。★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修文舍人传》

成语"博学多闻"逐字解释

"博"字解释:博 

 (形声。从十,尃声。十”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。尃”有分布之义。本义大)

 同本义。与小”相对 

 博,大通也。--《说文》

 戎车孔博。--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
 岂必褒衣博带。--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 丰丽博敞。--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

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。--《楚辞·招魂》

 不学博依。--《礼记·学记》

 又如宽衣博带;博硕(粗大;宽大);博硕肥腯(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,是说六畜肥大)

 宽广;广搏 

 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--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 又如广博(范围大,方面多);博闻(见闻广博);

 博 bó(量)多;丰富学识渊~。

 ②知道得多~古通今。

 ③大宽衣~带。

 ④取得;羸得~得好评。

 ⑤古代一种棋戏◇泛指赌博~徒、~局。

 【博爱】对人类普遍的爱。

 【博茨瓦纳】全称博茨瓦纳共和国。位于非洲南部高原地区。面积58.2万平方公里。人口126万(1989),绝大部分是班图语系的茨瓦纳人。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。官方语言为

 英语,通用茨瓦纳语。首都哈博罗内。

 【博大精深】形容思想学识广博高深。

 【博古通今】形容知识渊博丰富,通晓古今的事情。

 【博览】广泛阅览~群书。

 【博识】学识丰富。

 【博士】

 ①官名。战国至明清掌管图书,通晓古今,以备顾问的高级学官五经~、国子~。

 ②古代精通一艺的职官名律学~、算学~。

 ③旧称从事某种服务职业的人茶~、酒~。

 ④最高一级的学位。一般先取得硕士学位,继续深造后通过课程考核和博士论文答辩,授予博士学位。

 【博士点】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关。

 【博士后】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中,由专家主持和指导的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的临时职位。人员从刚获得博士学位者中挑选。在博士后阶段不再修习课程,工作期满后也不再

 授予学位。

 【博斯普鲁斯海峡】亚、欧两洲之间的海峡。隔开小亚细亚与巴尔干半岛,连接黑和马尔马拉海。长29公里,最宽处4公里,最窄处仅750米,最深处80米,最浅处27.5米。

 有重要战略和交通意义。

 【博闻强记】见多识广,记忆力强。又作博闻强识。

 【博闻强识】见【博闻强记】。

 【博学多才】学识渊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"学"字解释:学 

 (形声。本作壆”,象双手构木为屋形◇作声符,加子”为义符。子,孩子。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。本义学习)

 同本义 

 学,识也。--《广雅》

 好学近乎知。--《礼记·中庸》

 念终始典于学。--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
 学,效也。近而愈明者学也。--《尚书大传》

 学者,学其所不能学也。--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远寻师学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学而时习之。--《论语》

 学即继以问也。--清·刘开《问说》

 又如学书(认真读书);学学乖(经世面,学聪明);学理论;学技术;好学;苦学;教学相长;学文(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

 学(寃、斈)xué

 ⒈指学习~工。~农。~医。~哲学。~而不厌。~习科学知识。

 ⒉模仿边看边~。照字帖~写字。鹦鹉~舌。

 ⒊指学问。

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~问。

 ②知识求~。博~多才。

 ③学和问勤~多问。

 ⒋指学识,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~识渊博。

 ⒌指学校,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~。中~。大~。

 ⒍指学科,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~。化~。生物~。经济~。

 ⒎

 ⒏

 ⒐

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。

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。

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。

 ⒑

 ⒒

 ①〈古〉官名翰林~士。

 ②旧称学者文人~士。

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。

 ⒓

 ⒔

 ⒕

 ⒖

 学xiào 1.教导。
"多"字解释:多 

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从二夕”。表示数量大。本义多,数量大,与少”、寡”相对)

 同本义 

 多,重也。从重夕,会意。重夕为多,重日为叠。--《说文》

 多,众也。--《尔雅·释诂》

 何多日也。--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

 与为多焉。--《史记·五帝纪》。索隐大也。”

 宽裕而多容。--《荀子·致仕》

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。--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又如多次;多分(多半);多士(众多士子);多感(多谢,非常感激);多口(多嘴);多般(许多事端;多半;大概);多口可(许多);多花(方言。许多);多许(多少)

 超过正确的
"闻"字解释:闻 

 (形声。从耳,门声。本义听到)

 同本义 

 闻,知声也。--《说文》

 闻耳之聪也。--《墨子经上》

 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--《礼记·大学》

 闻佳人兮召予。--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
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。--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。--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
 闻屏障中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,听其音,铮铮然有京都声。--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
 又如闻声不食(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);闻所不闻(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。也说闻所未闻”);闻风响应(听到风声,

 闻wén

 ⒈听耳~目睹。~过则喜。~风而起。

 ⒉消息,听说的,听见的新~。奇~。~所未~。

 ⒊出名,有名望~人。~名。

 ⒋名声丑~。令(好的)~。

 ⒌知识见~。博~强志(记)。

 ⒍用鼻子嗅~着烟味。~到香味。

 闻wèn 1.声誉,名声。 2.通"问"。慰问。 3.通"问"。询问。